[发明专利]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7642.1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利用氧化沟、采用A2/O工艺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所涉及的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及沉淀处理等装置都是分别设置。不仅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而且还需安装提升设备、曝气装置、混合液回流设备、污泥回流设备、推流设备、搅拌设备、刮泥设备等,建设投入大、能耗和故障率高、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投资小、能耗低、便于维修的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固定在处理池中的内筒体;在漏斗状的内筒体中有与出水管连通的环状出水堰,该出水堰的内环中有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筒,该中心筒与出水堰之间有斜管组件,出水堰的下方有分布在内筒体上的若干过水孔;内筒体的外壁上固定有隔板,该隔板的下方是固定在处理池底部的环形隔板,该环形隔板与隔板之间有排气口,该环形隔板内有若干穿过隔板向上伸出的回流管;环形隔板内有与风管连通的气室,隔板的下方有固定在内筒体底部将其内外连通的提液管,各提液管中有与气室连通的气提管;环形隔板上分布有若干将其内外连通的流通管;在环形隔板与处理池内壁之间、以及在隔板的上方分布有若干曝气头,内筒体的底部有排泥管。
在出水堰的下方固定有环形挡水板;提液管向上倾斜布置,流通管靠近处理池底部布置;处理池的底部有排空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及沉淀处理等装置集成于一套设备中,有效地减少了占地面积、缩短了施工周期。另外,由于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输入曝气空气的能量,在完成曝气的同时使气体上浮,从而使污水及污泥在各区间充分流动;实现了整套设备内无转动设备、无电源接入、无活动部件、无任何阀门。不仅彻底消除解决了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麻烦,而且还省去了提升设备、混合液回流设备、污泥回流设备、推流设备、搅拌设备、刮泥设备等,降低了建设投入,具有结构紧凑、能耗小、故障率低、运行费用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心筒1、斜管组件2、内筒体3、过水孔4、好氧区5、处理池6、进水管7、曝气管8、升流通道9、曝气头10、排空管11、回流管12、隔板13、厌氧区14、气提管15、气室16、排泥管17、提液管18、流通管19、缺氧区20、环管21、环形隔板22、排气口23、风管24、出水管25、挡水板26、出水堰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漏斗状的内筒体3固定于处理池6中,内筒体3中固定有与出水管25连通的环状出水堰27;在该出水堰的内圈中有与进水管7连通的中心筒1,该中心筒的外壁与出水堰27的内圈之间固定有斜管组件2,该斜管组件的下方为厌氧区14;在出水堰27的下方有分布在内筒体3上将该内筒体与处理池6连通的若干过水孔4。内筒体3的外壁上固定有将处理池6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的隔板13,该隔板的上方为好氧区5;该好氧区中有通过曝气管8与风管24连通的若干曝气头10。隔板13的下方是固定在处理池6底部的环形隔板22,该环形隔板与隔板13之间有排气口23,隔板13与环形隔板22之间形成缺氧区20;固定在隔板13上的若干回流管12将该缺氧区与好氧区5连通。缺氧区20内有固定在内筒体3底部的气室16,固定在内筒体3锥形底部的若干提液管18将该内筒体与缺氧区20连通;多根固定在气室16上的气提管15分别伸入对应的提液管18中而将气室16与缺氧区20连通。环形隔板22的外壁与处理池6内壁之间的区域为升流通道9,在该升流通道中有通过环管21与风管24连通的若干另外的曝气头10;环形隔板22的壁上分布有若干连通升流通道9与缺氧区20的流通管19,排泥管17穿过气室16向上伸入内筒体3的底部而与厌氧区14连通。
为了避免形成冲击,在出水堰27的下方固定有环形的挡水板26。
为了便于泥水在缺氧区20内形成环流,提液管18采用向上倾斜的方式布置;为了便于对泥水进行处理,流通管19采用靠近处理池6底部的方式布置。为了便于维修和清洗,处理池6的底部有排空管11。
工作原理:污水由进水管7进入中心筒1后下行进入厌氧区14与沉淀的污泥混合,然后由提管15所提供的动力、通过提液管18将聚集在内筒体3椎体部分的污泥水从厌氧区14抽入缺氧区20,空气则通过排气口23排出;污泥水在气流的作用下,在缺氧区20内环动,并由流通管19进入升流通道9,然后进入好氧区5,污水经好氧处理后通过过水孔4在挡水板26的引导下进入斜管组件2的下方,经固液分离后上清液通过出水堰27由出水管25流出,而下沉至内筒体3的底部则由排泥管17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7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