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及其PPR管材的造粒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0368.3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顾法明;李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5/13;C08K5/526;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pr 管材 专用 塑料 复合 助剂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材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PR管材的制作及其复合助剂的制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生产塑料管材的工艺一般采用在聚丙烯装置中逐次各个添加单一助剂,造成其生产的管材氧化诱导期短,抗低温冲击强度和高温耐水抽提性能低,弹性能力低、断离伸展度差,并且由于其多次进行助剂添加造成助剂效果降低,造成增加量增多,增加了使用成本,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添加量、延长氧化诱导期、增加抗低温冲击强度和高温耐水抽提性能、弹性能力延长、断离伸展度好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及其PPR管材造粒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其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抗氧剂330 20%~23% 、抗氧剂168 25%~27%、抗氧剂1076 27%~30%、成核剂 6%~8.5%、除酸剂 5%~8.5%、防静电剂 1%~5%以及螯合剂 1%~4%。
一种利用上述复合助剂制作PPR管材的造粒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抗氧剂33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成核剂、除酸剂、防静电剂以及螯合剂按照比例投入高速混料机中搅拌混合,搅拌45~60秒,然后将混合物通过螺杆上料机输送到造粒机中进行造粒作业,控制造粒机的混料温度小于25℃、二段温度55℃、机头温度60℃、风冷温度25℃,最后将造粒机挤出的圆柱型条状料通过传送带风冷装置进行冷却,待物料冷却后通过振动、过筛装置,去除粉料,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助剂通过各个助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了总的添加使用量,能使PPR管材的氧化诱导期提高到100分钟以上,提高PPR管材的高低温冲击强度和高温耐水抽提性能,提高弹性能力延长断离伸展度,本发明PPR管材制作方法不含粉尘污染、一次添加取代传统作业在聚丙烯装置中各个添加、保护单剂的良好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其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抗氧剂330 20%~23% 、抗氧剂168 25%~27%、抗氧剂1076 27%~30%、成核剂 6%~8.5%、除酸剂 5%~8.5%、防静电剂 1%~5%以及螯合剂 1%~4%。
实施例1:一种利用上述复合助剂制作PPR管材的造粒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抗氧剂330 20%、抗氧剂168 27%、抗氧剂1076 27%、成核剂8.5%、除酸剂8.5%、防静电剂5%以及螯合剂4%按照比例投入高速混料机中搅拌混合,搅拌45~60秒,然后将混合物通过螺杆上料机输送到造粒机中进行造粒作业,控制造粒机的混料温度小于25℃、二段温度55℃、机头温度60℃、风冷温度25℃,最后将造粒机挤出的圆柱型条状料通过传送带风冷装置进行冷却,待物料冷却后通过振动、过筛装置,去除粉料,得到成品。
实施例2~8,参照实施例1,修改组分质量百分比,制得下表:
利用本发明复合助剂生产的PRR管材与传统助剂生产的PRR管材性能对比:
1、熔融指数的对比
用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与传统助剂对PPR管材做性能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对熔融指数的多次挤出变化最小。
2、氧化诱导期的对比
用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与传统助剂对PPR管材做性能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对PPR管材的抗氧化诱导期时间最长,多次挤出后仍能满足其抗老化性能。
3、物理性能检测数据对比
用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与传统助剂对PPR管材做性能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对PPR管材的各项物理性能均能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和提高。
由上面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PR管材专用塑料复合助剂优于传统助剂。并且其独特的加工成颗粒状,能更好地利用其之间的协同效应,降低加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0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