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EPS生产中残胶乳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0852.6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3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侦祥;邢志军;李望明;肖广云;吕峰;刘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08 | 分类号: | C08J11/08;C08J11/02;C08F297/04;C08F8/04;C08F6/14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eps 生产 胶乳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EPS生产中残胶乳回收方法。
技术背景
SEPS是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通过SIS选择性加氢制备,使SIS中聚异戊二烯段双键饱和所得的聚合物,在生产过程有残胶产生,主要是在加氢后胶液的分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残胶乳液,其固含量占6%左右,溶剂占35%,水占59%;其中胶占5%左右。现有的处理方式为:直接排放到外界,这种处理方法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专利CN200510072322公开了一种“制备EP(D)M弹性体、控制其收率以及回收的方法”,回收方法是通过热处理、使用减压闪蒸、然后热力干燥而回收聚合物。
王兴亚等人在“SBS热塑性弹性体的技术开发——Ⅲ.溶剂精制、回收和胶液后处理”(合成橡胶工业,1984年04期)中报道了SBS胶液的后处理方法,是在胶液中加入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后,混合物用蒸汽汽提,所得湿胶粒采用挤压或热风两种方法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SEPS生产过程中,废弃残胶乳的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及环境污染,有效回收其中的SEPS。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EPS生产过程中残胶乳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向残胶乳中加入溶剂、助溶剂及去离子水,升温至30~70℃,搅拌溶解0.5~2小时,加入的溶剂为残胶乳的0.3~10倍(质量比),助溶剂为残胶乳的1~20%(质量比),水为0.5~10倍;
B、将经过溶解好的残胶进行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相,得到有机相;
C、有机相在40~70℃用去离子水洗涤1~3次,每次去离子水用量为残胶乳的0.5~10倍(质量比),每次搅拌水洗时间为0.5小时~1小时,然后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相,得到洗涤后的有机相;废水去SEPS生产废水一起集中处理;
D、将有机相脱溶剂后,得到SEPS胶,溶剂回收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残胶乳可以是胶液和催化剂残余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残胶乳。
本发明步骤A中所述的溶剂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己烷、戊烷等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溶剂用量为残胶乳的0.3~10倍(质量比)。
本发明步骤A中所述的助溶剂为盐酸、磷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酸用量为残胶乳的1~20%(质量比)。
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溶解温度为30~70℃。
本发明步骤C中所述的溶解温度为30~70℃,每次去离子水用量为残胶乳的0.5~10倍(质量比)。
本发明带来的技术效果:
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SEPS生产过程中残胶的回收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
2、解决了残胶的外排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主要原料:残胶乳,按重量百分比含有5.56%的SEPS胶,35%溶剂,59%水,360ppm镍.
取200g胶乳、200g环己烷、10g质量分数37%的盐酸、200g去离子水加入到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冷凝管的四口双层玻璃釜中,开动搅拌,升温至50℃,搅拌溶解1小时,经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相后,得到有机相;有机相在50℃下用去离子水洗涤2次,每次去离子水用量为200g,每次搅拌水洗时间为1小时,然后静置分层,分去下层水相,得到洗涤后的有机相,将有机相脱溶剂后,得到SEPS胶10.5g,胶回收率为94.4%,镍含量81ppm。
实施例2
原料与其它条件、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溶剂改为130g环己烷、70 g甲苯的混合溶剂。结果:得到SEPS胶11.05g,胶回收率为99.3%,镍含量62.9ppm。
实施例3
原料与其它条件、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助溶剂盐酸变为质量分数18%的盐酸12.5 g. 结果:得到SEPS胶11g,胶回收率为98.9%,镍含量12.92ppm。
实施例4
原料与其它条件、工艺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改变助溶剂为磷酸,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0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