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1575.0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伟;李山德;全柯乔;朱云垣;邹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06 | 分类号: | H02H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旁路 模式 抗晃电 模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单片机(1)、电磁继电器(2)、固态继电器(3)、储能电容组(4)、AC/DC开关电源(5)、DC/DC电源(6)、电压转换芯片(7)、交流电压采样器(8)和状态检测器(9);其中,所述AC/DC开关电源(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网(10)和储能电容组(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储能电容组(4)的其一输出端经电压转换芯片(7)与单片机(1)电连接,另一输出端与DC/DC电源(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DC/DC电源(6)的输出端通过直流供电回路(11)与设置在电网(10)上的接触器(12)电连接;所述交流电压采样器(8)和状态检测器(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网(10)和单片机(1)信号连接;所述单片机(1)的输出端与电磁继电器(2)和固态继电器(3)信号连接,且所述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设于电网(10)上以接通电网(10)和接触器(12),其常开接点J1B、J1C与固态继电器(3)的常开接点J2一并串联在直流供电回路(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分别设于电网(10)的N线和L线上;所述直流供电回路(11)连接在位于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后方的N线和L线上,并且所述电磁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J1B和固态继电器(3)的常开接点J2串联在与电网(10)的N线连接的直流供电回路(11)上,所述电磁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J1C串联在与电网(10)的L线连接的直流供电回路(11)上;所述交流电压采样器(8)的输入端连接在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前方的N线和L线上,所述状态检测器(9)的输入端连接在L线上,并位于串联有电磁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J1C的直流供电回路(11)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压采样器(8)为互感器;所述状态检测器(9)主要由两组二极管、一个直流光耦和一个交直流两用光耦组成,其中,所述两组二极管反并连接,且每组二极管由两个二极管串联而成,所述直流光耦和交直流两用光耦并联在两组二极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7)是LDO电源芯片,所述储能电容组(4)由7个10F/2.5V的超级电容串联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晃电模块还包括有电压监测器(13),主要由一个齐纳二极管和直流光耦组成,其两端分别与DC/DC电源(6)和单片机(1)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回路(11)上还串联有保险丝,所述AC/DC开关电源(5)的输入端设有EMC电源滤波器。
7.一种采用旁路模式的抗晃电模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常运行时通过电网(10)供给交流电启动接触器(12),使接触器(12)吸合、不脱扣;当发生晃电时通过旁路供给直流电维持接触器(12)吸合、不脱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a.启动—通电后,操作启动按键;
b.交流供电—电网(10)经过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向接触器(12)供给交流电;
c.状态监测—状态检测器(9)实时检测、判断接触器(12)的状态以及维持吸合状态的方式;
d.晃电监测—交流电压采样器(8)实时采集电网输入电压值,并判断输入电压是否满足晃电判据要求;
e.旁路直流供电—当满足晃电条件时,单片机(1)控制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打开,电磁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J1B、J1C和固态继电器(3)的常开接点J2闭合,最后储能电容组(4)依次经DC/DC电源(6)、直流供电回路(11)向接触器(12)供给直流电,并延时一定时间,以维持接触器(12)吸合、不脱扣;
f.切回交流供电—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1)控制电磁继电器(2)的常开接点J1B、J1C和固态继电器(3)的常开接点J2打开,电磁继电器(2)的常闭接点J1A、J1D闭合,停止储能电容组(4)向接触器(12)供给直流电,切回电网(10)向接触器(12)供给交流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状态监测”后和执行所述“晃电监测”前,还进行故障自检,若发生了故障,延时“脱扣”功能自动退出,并以交流电维持接触器(12)吸合,且进行故障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万力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5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