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2847.9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罗士烓;熊建卿;入谷隆;朱胜林;蔡剑锋;钟海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5/00;B01F3/08;B01F15/02;B01F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型材氟碳 喷涂 自动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喷涂料用第一溶剂稀释到最佳粘度形成第一稀释涂料,将待喷涂料用第二溶剂稀释到最佳粘度形成第二稀释涂料,所述第一溶剂及第二溶剂的挥发速率不同;
设定待喷涂物件所需的涂料用量;
实时测量喷房的空气温度;
根据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
根据所述涂料用量及混合比例分别抽取第一稀释涂料、第二稀释涂料;
将抽取出来的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均匀后涂附在待喷涂物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气温度,计算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的方法包括:
根据溶剂挥发性趋势工程式S=MT2-NT+L,计算所述第一溶剂在所述空气温度下的挥发速率SA及所述第二溶剂在所述空气温度下的挥发速率SB,S为挥发速率,T为空气温度,M、N、L为计算系数;
根据预设的最佳混合溶剂挥发速率S△,计算所述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D=a:b,SA×a+SB×b= S△,a+b=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空气温度,计算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溶剂挥发性趋势工程式S=MT2-NT+L,计算所述第一溶剂在所述空气温度下的挥发速率SA及所述第二溶剂在所述空气温度下的挥发速率SB,S为挥发速率,T为空气温度,M、N、L为计算系数;
实时测量喷房的空气湿度;
根据所述空气湿度调节预设的最佳混合溶剂挥发速率S△;
根据调节后的最佳混合溶剂挥发速率S△,计算所述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D=a:b,SA×a+SB×b= S△,a+b=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挥发性趋势工程式S=MT2-Nt+L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时间间隔相同的情况下,测量溶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失重量;
将所述失重量进行比对,将所述失重量的比值作为所述溶剂的挥发速率,以温度为横坐标画出所述溶剂的挥发速率趋势图,得出溶剂挥发性趋势工程式。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混合溶剂挥发速率S△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同一温度下,用第一溶剂及第二溶剂调配多种不同挥发速率且处于最佳粘度的混合溶剂;
将不同挥发速率的混合溶剂分别进行样板喷涂;
对比喷涂后的样板的表面效果,将涂层表面流平性最好样板所用的混合溶剂的挥发速率设为最佳挥发速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喷涂料的最佳粘度的确定方法包括:
将待喷涂料用同一种溶剂分别稀释成多个粘度;
将不同粘度的待喷涂料分别进行样板喷涂;
对比喷涂后的样板的表面效果,将涂层表面雾化和细腻度最好样板所用的待喷涂料的粘度设为最佳粘度。
7.一种铝型材氟碳喷涂自动调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稀释单元,用于将待喷涂料用第一溶剂稀释到最佳粘度形成第一稀释涂料,将待喷涂料用第二溶剂稀释到最佳粘度形成第二稀释涂料,所述第一溶剂及第二溶剂的挥发速率不同;
用量设定单元,用于设定待喷涂物件所需的涂料用量;
温度测量单元,用于实时测量喷房的空气温度;
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的混合比例;
涂料抽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涂料用量及混合比例分别抽取第一稀释涂料、第二稀释涂料;
混合喷涂单元,用于将抽取出来的第一稀释涂料及第二稀释涂料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均匀后涂附在待喷涂物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28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