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霉菌培养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4078.6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崔莉;李学兵;马学霞;张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徐淑芬 |
地址: | 750101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霉菌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霉菌培养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培养霉菌所使用的培养基通常都是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基),该马铃薯培养基采用如下方法配制:取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按配制体积准备好切成小块的马铃薯,加水煮沸30min后用脱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配制体积用量的蔗糖,按配制体积补足水分、分装入盛有配置体积量琼脂粉的斜面瓶内,经121℃~122℃灭菌30min,备用。该培养基存在如下问题:
1、对原材料要求高:
马铃薯必须是新鲜、带皮的。马铃薯去皮后因其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使马铃薯迅速的变成褐色。用变了色的马铃薯做培养基,有以下不利因素:其一,因马铃薯外层的营养物质被分解使营养成分降低,而影响培养菌体的生长代谢;其二,变了色的马铃薯经煮沸后色泽变成了淡黄褐色,而影响霉菌菌菌丛的色泽、形态以及分生孢子的着色及形态。
2、配制步骤太繁琐:
去皮→切块→煮沸→过滤→混料→定容→灭菌。
3、PDA培养基质量不稳定:
1)PDA培养基质量受原材料马铃薯质量的影响:
经煮沸后易煮烂的马铃薯,其滤液色泽就深一些、表观略糊一些、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丰富一些;经煮沸后不易煮烂的马铃薯,其滤液色泽就淡一些、表观清亮一些、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就贫乏一些。
2)PDA培养基质量受马铃薯过滤介质、过滤方式的影响:
煮沸后的马铃薯经不同的过滤介质过滤,其滤液颜色、表观黏度、营养成分的含量均会不同。
煮沸后的马铃薯过滤时,采用静置沉降后过滤、煮沸后直接过滤或压榨式过滤,其所得滤液质量均存在差异。
4、在PDA培养基上菌体生长代谢速率不稳定:
因PDA培养基质量的不稳定,使得菌体所接种到的培养基质量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菌体的生长代谢速率。
5、培养周期较长:
霉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周期一般都在5~7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用PDA培养基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材方便、配制方便、简单易行、菌体生长较为同步、生长周期较短的霉菌培养基。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霉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
所述马铃薯浸出粉在称量时要快速。
所述马铃薯浸出粉采用35~65℃纯化水边搅动边溶解。
本发明采用质量稳定的马铃薯浸出粉,并配合丰富菌体生长环境、方便菌体代谢观察的酵母浸出粉作为原料,获得的霉菌培养基质量稳定,且配料简单,取材方便,配制工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应用本发明的培养基进行霉菌培养,能够得到生长同步性好,菌层厚实、均匀,产孢子能力强的菌体细胞,并且可以缩短霉菌的培养周期,仅为3~5天。
具体实施方式
培养基配料→制备斜面→划线接种→恒温恒湿培养。
1培养基配制:
按照下述培养基组成配制培养基:
1.1马铃薯浸出粉称料注意事项:
因马铃薯浸粉外观性状为棕褐色、吸湿性较强的颗粒性粉末,所以,在称料时需做到:稳、准、静、快。
1.2马铃薯浸出粉的溶解注意事项:
因马铃薯浸粉具有较强的吸湿性,配料时倘若用热水溶解,会使得马铃薯浸出粉抱团而不易溶解,所以,要用3565℃纯化水来边搅动边溶解。
1.3马铃薯浸出粉添加比例的注意事项:
尽管马铃薯浸出粉可以提供菌体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及部分微量元素,但,因马铃薯浸粉外观性状为棕褐色,配制后的溶液颜色亦呈棕褐色,这会对菌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带来不便,为此,需要在参考溶液配制颜色的情况下,再添加适量的酵母膏,以丰富菌体生长环境、方便菌体代谢观察。
2接种:
选取生长势同步、斜面孢子丰厚、孢子色泽均一的霉菌斜面,用接种环挑取1环划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倒置于恒温培养室内,温度33~35℃、相对湿度60~70%,培养3~5天。
3培养观察:
3.1斜面培养比对生长状态观察:(表1)
表1:
比对观察:
PDA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4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