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5818.8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友;杜亚明;张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筋砼 灌注 盾构 端头 井土体 加固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进、出洞端头井加固施工是盾构始发及到达施工的关键工序。在盾构始发前,一般根据洞口地层的稳定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处理措施。地层处理一般采用得方法有: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注浆法,SMW工法、冷冻法措施进行地层加固处理。选择哪一种方法要根据地质、地下水、覆盖层、盾构直径、盾构机型、施工环境因素,同时还应考虑安全性、施工性、成本、进度要求。在地质为沙砾层地质层中,为了避免盾构机出洞时泥砂和地下水从出洞口涌入工作井,保证盾构掘进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对盾构进、出洞端头井附近的地层进行了竹筋砼灌注桩加固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环境分析;
(2)制定方案;
(3)整理出一块平场地,方便搭建工作平台;
(4)安装钻机和压套管使钻进成孔,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
(5)安放竹筋笼、放入导管之后往里浇注混凝土,由于毛竹直径上下不均匀,竹筋笼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将整根竹子中间部分绑扎到桩体中心受力最大的位置,从而有利于保证桩体稳定,灌注时混凝土不要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
(6)安装拉拔套管后,一段时间固定后检查成桩质量;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钻孔是由于竹子是中空结构而且竹子的直径大因此其浮力远大于钢筋的浮力,在插入泥浆过程中很难直接插入因此在竹体钻孔手段减小浮力,从而顺利地将竹笼安装到位。
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使用安全,能够避免盾构机出洞时泥砂和地下水从出洞口涌入工作井,保证盾构掘进顺利进行,减少盾构端头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案例一:
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环境分析;
(2)制定方案;
(3)整理出一块平场地,方便搭建工作平台;
(4)安装钻机和压套管使钻进成孔,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钻机位置的偏差为1cm,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
(5)安放竹筋笼、放入导管之后往里浇注混凝土,由于毛竹直径上下不均匀,竹筋笼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将整根竹子中间部分绑扎到桩体中心受力最大的位置,从而有利于保证桩体稳定,灌注时混凝土不要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
(6)安装拉拔套管后,一段时间固定后检查成桩质量;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钻孔是由于竹子是中空结构而且竹子的直径大因此其浮力远大于钢筋的浮力,在插入泥浆过程中很难直接插入因此在竹体钻孔手段减小浮力,从而顺利地将竹笼安装到位。
实施案例二:
一种竹筋砼灌注桩在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环境分析;
(2)制定方案;
(3)整理出一块平场地,方便搭建工作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城建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5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