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5839.X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2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段学武;蒋跃民;郑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田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14 | 分类号: | A01N47/14;A01P21/00;A01P3/00;A01N43/12;A01N37/06;A01N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151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辣椒 种子 引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属于种子处理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辣椒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和调味品。常规播种的辣椒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在冬春低温季节尤为突出,严重影响辣椒育苗质量,给实际生产带来障碍。辣椒种子发芽迟缓,发芽率低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表面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同时存在种皮障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引发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使发芽率高且出苗整齐,同时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抗旱性、抗冷性、抗热性等多种抗逆性能。
《北方园艺》2010年第1期报道,吉玉玲等人利用基质引发辣椒,改善了辣椒的发芽特性,但是辣椒种子颗粒小,与基质混合后很难分离。
《中国种业》2003年第6期报道,宋志荣利用赤霉素(GA3)、过氧化氢(H2O2)、生长素(IAA)、激动素(KT)、萘乙酸(NAA)和KNO3引发辣椒种子,并比较几种药剂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发现赤霉素(GA3)对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效果最佳。白占兵等人于2009年1月利用赤霉素(GA3)100~500mg/L赤霉素(GA3)可以促进辣椒种子萌发,但是用赤霉素(GA3)价格昂贵,使得引发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目前国内外大规模应用的种子引发剂不多,而且,现有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的提高成苗吕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能够控制传病原菌生在繁殖、提高辣椒种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成苗率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3~5%,聚乙二醇1~3%,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4%,赤霉素1~2%,余量是水。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交联型丙稀酸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4%。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聚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赤霉素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
(1)在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中添加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作为杀菌剂,可以加快药剂渗透,控制引发期间种传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2)在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中添加赤霉素可以缓解辣椒种子在萌发期间低温损伤,明显提高了辣椒种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发芽率。
(3)采用交联型丙稀酸钠和聚乙二醇联合作用作为辣椒种子的引发剂,可以明显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3%,聚乙二醇1%,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赤霉素1%,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4%,聚乙二醇2%,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赤霉素2%,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4%,聚乙二醇2%,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赤霉素1%,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赤霉素10%,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1%,聚乙二醇1%,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1%,赤霉素1%,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交联型丙稀酸钠3%,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赤霉素1%,余量是水,在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即成。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是纯水。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辣椒种子不加引发剂。
抗低温辣椒种子引发剂浸种处理辣椒种子,药剂溶液量按照种子重量的1.5倍,浸种温度在22℃,适宜时间18h,期间最好每隔6h搅拌1次,处理完毕将种子捞出,清洗,室温下晾干1~2d,使种子水分降到安全含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田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田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5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