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向条带巷道掘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8207.9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6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海;尹立明;路畅;李杨杨;江宁;张士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向 条带 巷道 掘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巷道掘进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竖向条带巷道掘进方法。
背景技术
深部开采地压大,巷道掘进困难,目前国内外无论是连续采煤机还是掘进机大都是一次成巷,在大地压情况下需要快速支护,有时还需要进行临时支护,工艺复杂,一旦支护速度跟不上,很容易出现巷道坍塌事故。
巷道的掘进速度是影响煤矿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寻找一种有效的在地压较大的情况下快速掘进巷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地压情况下的煤矿矿井巷道的竖向条带巷道掘进方法,其巷道的支护工艺简单,不需要在巷道内使用临时支护设备即可保证采掘工作空间安全与稳定。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大地压情况下的煤矿矿井巷道,如何充分利用巷道自身的岩体形成最及时、有效的巷道支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向条带巷道掘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巷内沿竖向根据实际矿井地质岩层性质每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一定宽度岩层的开采,各岩层的掘进工作面均相互平行且呈条带状,沿垂直于掘进工作面的截面为整体呈拱形的上、下两段式结构,其下段为矩形、上段为圆弧形;
第二步,在已经开采完岩层的空间内进行第一次钻孔并安装第一锚杆,以进行初次支护;
所述第一次钻孔和所述第一锚杆的安装密度是根据具体地质岩层性质和矿压大小进行确定的;
第三步,初次支护完成后,再采掘第一步中未开采的条带状岩柱,并在条带状岩柱开采完成的空间内进行第二次钻孔并安装第二锚杆,以进行巷道的支护;
所述第二次钻孔和所述第二锚杆的安装密度是根据所述初次支护强度、具体地质岩层性质和矿压大小进行确定的。
为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现结合上述竖向条带巷道掘进方法的每一个具体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如下: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步,在巷内沿竖向根据实际矿井地质岩层性质每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一定宽度岩层的开采,各岩层的掘进工作面均相互平行且呈条带状,沿垂直于掘进工作面的截面为整体呈拱形的上、下两段式结构,其下段为矩形、上段为圆弧形。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巷道内将形成均匀排列的若干个“釆空的竖向条带的空间”与“留下的竖向条带的岩柱”的结构。利用的留下的竖向条带的岩柱,可以对巷道上方形成及时、有效地支撑,由于有岩柱的支撑,巷道不会有大的破坏。上述采掘过程中,不仅安全,而且不需要任何的外部临时支护设备。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步,在已经开采完岩层的空间内进行第一次钻孔并安装第一锚杆,以进行初次支护;所述第一次钻孔和所述第一锚杆的安装密度是根据具体地质岩层性质和矿压大小进行确定的。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已经开采完岩层的空间内进行钻孔并安装锚杆,以进行初次支护;其目的是为下一步继续开采上一步骤中“留下的竖向条带的岩柱”做准备,以保证继续开采作业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三步,初次支护完成后,再采掘第一步中未开采的条带状岩柱,并在条带状岩柱开采完成的空间内进行第二次钻孔并安装第二锚杆,以进行巷道的支护;所述第二次钻孔和所述第二锚杆的安装密度是根据所述初次支护强度、具体地质岩层性质和矿压大小进行确定的。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在继续开采完前述步骤中“留下的竖向条带的岩柱”之后,再在该开采出的空间内进行打钻孔并安装锚杆,以进行支护。其目的是,保证整个的采空区域的稳定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改变现有技术的一次成巷的掘进方式和支护工序,开掘巷道时,充分利用未采的岩柱支撑巷道,由于有岩柱支撑,巷道不会有大的破坏,其巷道支护工艺更简单可靠,在开采出的空间里进行打钻孔,安装锚杆等工作进行初次支护,不需要进行临时支护;支护完成后采掉岩柱,在原来有岩柱的部位打钻孔,安装锚杆等工作,完成巷道的开掘支护工作,而且,开采的条带空间还能起到探测和卸压的作用。本发明特别适合大地压的情况下应用,一方面,其掘进速度快,另一方面,可减少支护设备的运输费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采掉岩柱后的巷道断面正视示意图;
图2为在开掘空间安装锚杆的巷道断面正视示意图;
图3为完成采掘并在原岩柱位置保留支护的巷道正视示意图;
图4为普氏理论围岩压力计算简图;
图5为自然平衡拱轴线计算简图;
图6为留设岩柱后的受力分析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8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蔗去皮机
- 下一篇: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