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8572.X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0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廖军;蒲道杰;景瑶;吴冬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胜;廖军 |
主分类号: | H02B5/01 | 分类号: | H02B5/01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便携式 气动 短路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短路接地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线是电力系统中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工具, 其作用是在高压设备进行停电检修或进行其他工作时,防止设备突然来电和邻近高压带电设备产生感应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同时泄放断电设备的剩余电荷。安装和拆除临时接地线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检修操作。目前变电站中的变电设备检修工作中通常采用携带式短路接地线,主要采用绝缘操作棒将短路接地线挂在检修设备或者导线上。然而,在变电站检修现场,有些设备的接地点过高,工作人员仅靠人工挂设接地线非常困难;因此这种人工挂设方式对于绝缘距离较小,设备离地面距离短的10kV至110kV设备比较适用,但是对于电压等级达到500kV的敞开式超高压设备及以上的1000kV特高压设备,由于设备绝缘距离较大,因此设备安装高度也比较高,采用绝缘杆人工挂接地线的方式往往难以实现。
应用于500kV设备及输电线路的常规接地操作棒绝缘部分与握手部分的总长度仅为5500mm。而以无锡AREAL公司生产的STB-550型接地闸刀为例,该闸刀静触头离地面距离已达到9180mm,因此在实际的工作现场,即使采用最长的接地操作棒,工作人员也必须在3~4米左右的高度才能手工进行挂接地线,由于500kV接地线有较大自重,同时接地棒长度过长,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靠手动操作时及易存在高空跌落风险和感应电触电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拓展了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高度范围,对安装高度较高的超高压、特高压户外敞开式电气设备进行可靠接地,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包括气动桅杆、闸刀工作缸和动触头,所述气动桅杆设置为由多级气缸连接组合而成,最低一级气缸底部设置进出气阀门,所述闸刀工作缸固定于气动桅杆的顶部,所述闸刀工作缸内部设置有闸刀传动杆和与其相连接的活塞,所述闸刀工作缸底部设置进出气软管,所述动触头为一对,分别设置于动触头夹紧装置两个夹紧臂的顶部,所述动触头夹紧装置的两个夹紧臂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动触头夹紧装置的底部与闸刀传动杆连接,所述气动桅杆缸体内顶部设置有向下贯穿的螺旋式接地线。
所述动触头与动触头夹紧装置的两个夹紧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气动桅杆的最高起升高度大于10米。
所述气动桅杆和闸刀工作缸的气动动力源可采用打气筒或气泵。
所述气动桅杆底部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三脚架。
所述气动桅杆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侧面物体固定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采用由多级气缸组成的气动桅杆作为接地线的升降装置,不需要人工进行挂接,桅杆最大伸展长度超过10米,远远超过国标中要求的500kV携带型短路接地装置5.5米的极限距离;接地线采用内置式,美观、整洁、便于安装;接地装置闸刀动触头操作部分为气动式结构,采用与气动桅杆相对独立的闸刀工作缸,通过对气缸注入空气,推动活塞运动,使得闸刀动触头完成合闸操作;闸刀主触头可拆卸,并可更换多种型号闸刀主触头,适用于导线、均压环、扁铁、母线排等多种形式的设备接地点;气动桅杆的伸缩过程和闸刀动触头的合闸过程可通过各自的注放气阀分别进行控制,在现场使用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现场工作人员均只需在地面对该装置进行操作,因此没有任何高空坠落以及安全距离不够导致人身触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变电站便携式气动短路接地装置,包括气动桅杆1、闸刀工作缸2和动触头3。
所述气动桅杆1设置为由多级气缸连接组合而成,最低一级气缸底部设置进出气阀门11,工作时与气源连接,所述气动桅杆1的最高起升高度大于10米,以满足设计高度较高的超高压、特高压户外敞开式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接地。本实施例中,气动桅杆1设置为两级气缸组合而成。所述气动桅杆1缸体内顶部设置向下贯穿的螺旋式接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胜;廖军,未经吴胜;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8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缆以及同轴光电缆
- 下一篇:可穿透电磁波式导电层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