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1190.8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循;张耀国;金海鹏;郑明剑;盛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电容 检测 电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的系统。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外设,能够提供电子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一人机交互界面,并已经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中,例如,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等。
目前,触摸屏主要有以下几类:电磁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电组式触摸屏、以及红外线式触摸屏等。
其中,电容式触摸屏一般都采用前附式,其内设置有透明导电材料的(如氧化铟锡材料)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在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内存在电场,手指与触摸屏内的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耦合电容;由于触摸点的电容变化,在所述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中出现流向触摸点的感应电流,通过相关计算便可准确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电磁式触摸屏目前一般都采用背附式的电磁天线板,这种天线板是有横纵交错的金属线构成,当电磁笔在屏幕上滑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越靠近电磁笔的位置,该处的感应电动势越强,通过相关计算便可准确计算出电磁笔的位置。由于金属线为非透明,因此只能贴附在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后侧。
目前,为了实现手、笔双触控,将电容式触控模式和电磁式触控模式叠加在一起使用,以实现手写和笔写结合的触控模式,该电容式触控模式的触控区域需要设置在电磁式触控模式的触控区域之上,也就是说需要在同一个需要触控设备上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阵列结构,并使之相互叠加,以便能够实现两种模式的位置信息的识别,然而,每一阵列电路需要连接各自的处理电路,使得整个触控产品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制作成本高,并且在触控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电容式触控模式和电磁式触控模式的相互干扰;另外,电容触控驱动电极和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制作在一个芯片上,电磁天线板制作在另外一个芯片上,导致成品厚度较厚,不符合目前市场的需求,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的系统,使得触控产品更加轻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同时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实现电容检测和电磁检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触控屏面板、电容和电磁触控芯片、传感天线复用阵列;
所述传感天线复用阵列位于所述触控屏面板的触摸区域内,包含切换开关阵列、横排导线和竖排导线;
所述切换开关阵列包含若干电子开关;
每两根所述横排导线或竖排导线通过一个所述电子开关相连;
所述电容和电磁触控芯片具有电容检测发射端TX、电容检测接收端RX和电磁探测端EM Detect;所述TX、RX和EM Detect的一端复用一个所述电容和电磁触控芯片的引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排导线或所述竖排导线的一端连接;
当所述切换开关阵列的所有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横排导线和所述竖排导线中的每一根都单独存在,形成传感器,所述电容和电磁触控芯片通过所述TX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并通过所述RX接收感应信号,进行触摸点的电容检测;
当所述切换开关阵列的全部电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横排导线或竖排导线中两两连接,形成天线回路,所述电容和电磁触控芯片通过所述EM Detect接收所述天线回路上的感应信号,进行触摸点的电磁检测。
当所述切换开关阵列的部分电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其余电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与所述处于断开状态的电子开关相连的所述横排导线或竖排导线单独存在,所述单独存在的横排导线或竖排导线形成传感器;与所述处于闭合状态的电子开关相连的所述横排导线或竖排导线两两相连,形成天线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1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