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2757.3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荣升格;施帆君;赵堃;汪婧;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8 | 分类号: | 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翼子板 安装 悬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群体审美观的逐步提升,传统的汽车前脸造型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很多汽车厂商在不断的寻求更加潮流前卫的造型,创新出各种大胆、前卫的汽车前脸造型。
然而,造型前卫的汽车前脸设计,在结构上必然相对于传统的前脸造型有较大改动,若利用现有的翼子板连接结构连接翼子板与其他部件,则会导致左右翼子板安装点与白车身前舱骨架距离达到500mm,并导致整车外观间隙不均匀,整车外观匹配率下降,无法满足美观要求。
在成熟的车身下部平台上,对于这样的前卫前脸造型,如何满足翼子板固定要求,满足翼子板与灯保盖、前保险杠、发动机盖等部件完美配合,并且同时兼顾成本,重量等因素,这是汽车制造厂商在车身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车身翼子板以及与其连接的轮罩内板本体等部件本身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在进行整车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有效的调节汽车翼子板与其他连接部件之间的缝隙,以达到最优的外观匹配率,因此,汽车前脸造型中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即左右翼子板安装结构,就有了更大的设计难度。
因此,亟需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翼子板与灯保盖、前保险杠、发动机盖之间外观间隙大且不均匀的问题,以提高整车外观匹配率。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包括:悬臂调节支架和用于连接轮罩内板本体的悬臂本体,悬臂调节支架与悬臂本体固定连接;
悬臂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翼子板本体连接的安装面,当悬臂调节支架与翼子板本体连接时,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与汽车整车主平面平行;
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上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翼子板本体与悬臂调节支架之间的在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方向上的位移。
优选的,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平行;悬臂调节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第一连接面;
调节机构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上和第二安装面上。
优选的,翼子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面和与第三安装面平行的第四安装面,第三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孔,第四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孔;
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上的第一调节孔、设置于第二安装面上的第二调节孔、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
第一销轴与第一定位销孔紧配合,并与第一调节孔间隙配合,以使翼子板本体的第三安装面与悬臂调节支架的第一安装面贴合;
第二销轴与第二定位销孔紧配合,并与第二调节孔间隙配合,以使翼子板本体的第四安装面与悬臂调节支架的第二安装面贴合。
优选的,第二调节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调节孔的直径。
优选的,悬臂本体包括:第二连接面、第三连接面和用于与 轮罩内板本体连接的第五安装面,第二连接面分别与第三连接面的一端和第五安装面的一端连接,并分别形成折弯结构,第三连接面的另一端呈一定角度翻折,形成折边。
优选的,悬臂调节支架的第二安装面与悬臂本体的第三连接面的折边贴合,并与第三连接面的边缘固定连接。
优选的,悬臂调节支架的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悬臂调节支架通过第一塞焊孔与悬臂本体的第三连接面的边缘焊接,并通过第二塞焊孔与悬臂本体的第三连接面的折边焊接贴合。
优选的,第一塞焊孔和第二塞焊孔为长圆孔。
优选的,悬臂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凸筋,悬臂本体上的凹凸筋能够与轮罩内板本体上的凹凸筋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的,悬臂本体上的凹凸筋的凹筋上设置有焊点标识,用以指示悬臂本体上的凹筋在所述焊点标识处与轮罩内板本体上的凸筋焊接。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通过设置悬臂调节支架和与悬臂调节支架连接的悬臂本体,将悬臂本体与轮罩内板本体连接,将悬臂调节支架与翼子板本体连接,并在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上设置调节机构,以调节翼子板本体与悬臂调节支架之间的在悬臂调节支架的安装面方向上的位移,从而调节翼子板与灯保盖、前保险杠、发动机盖之间的外观间隙,将上述各部件之间的外观间隙调节均匀,提高整车外观匹配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翼子板安装悬臂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2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