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行款包电子锁盒及银行款包及其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6988.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军;全奉先;苗波;姜英妹;岳东峰;李容融;郎瑞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创融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行 电子锁 及其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行款包锁,尤其涉及一种银行款包电子锁盒及银行款包(箱、袋等)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商业银行或人民银行在进行货币的发行或回笼的时,将货币打包后进行出库、入库,为了防止运输的过程中出错,对于清点或复核后的货币袋必须加封止退插片签封。
现有技术中,采用RFID止退插片签封,该插片签封的插脚内设有RFID电路芯片,插脚前端的一侧设有倒钩。插片封签在插入相应的锁盒时,将锁盒完全锁闭,开启锁盒时,插脚前端设有倒钩被破坏,RFID电路随之被破坏。可以防止复制、防止损坏后复原。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RFID止退插片签封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一方面RFID止退插片签封为一次性使用,造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RFID止退插片签封易损坏或破坏不彻底,使其防盗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银行款包在流转过程中,RFID芯片只保存封包时的信息,其流转过程中的开包信息、出入库信息必须依附物流信息系统记录,无法单独存储在款包RFID芯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反复使用、流转信息独立记录、可实时追溯管理、防盗性和可靠性高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及银行款包及其管理方法,进一步的通过电子锁盒关联现钞流转信息管理,实现现钞流转过程的可追溯管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电子锁盒与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的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所述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在初始化时写入永久性ID号信息,作为电子锁盒的唯一ID编码,进一步的,所述带有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具有唯一性身份编码;
所述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在金融机构装入人民币后,通过RFID读写设备将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信息、人民币币值、金额、封包信息写入所述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中,并将所装入的每一张钞票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编码信息与所述RFID芯片关联,并随银行款包流转实现关联信息的流转;
所述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在入库时,通过RFID读写设备无线读取所述RFID芯片内的信息,如果银行款包有非法开包记录,则拒绝入库,如果没有非法开包记录,则将入库相关业务信息写入所述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中;
所述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在库存过程中有查库开袋或异常处理发生时,通过RFID读写设备将查库开袋/封袋及异常处理业务信息写入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中;
所述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在出库时,通过RFID读写设备将出库相关业务信息数据写入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中。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及银行款包及其管理方法,由于在现钞流转的全部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都存储在所述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中,实现了现钞流转过程的追溯与管理;将款包内每张钞票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编码信息与RFID芯片关联,并随款包流转实现关联信息的流转,实现了每张钞票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编码信息的追溯与查询。可以反复使用、流转信息独立记录、可实时追溯管理、防盗性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的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行款包电子锁盒的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盖,2、柱状锁杆,3、底座,4、保险锁柱与保险锁孔,5、拉链,6、拉链锁孔,7、夹板,8、控制盒,9、电动锁,10、控制模块,11、电池组,12、天线,13、主控芯片,14、时钟芯片,15、主功能芯片,16、指示灯,17、数据+电源复合插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锁盒与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电子锁盒与带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的管理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步骤:
所述电子锁盒的RFID芯片在初始化时写入永久性ID号信息,作为电子锁盒的唯一ID编码,进一步的,所述带有电子锁盒的银行款包具有唯一性身份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创融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创融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理绞车变频调速装置尖峰电压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旋刨式水果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