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厂循环水系统的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8317.9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廖泽球;黄精彬;卢钦先;徐荣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循环 水系 易装拆式 隧洞 口挡水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厂循环水系统的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电厂水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沿海火力发电工程或核电工程中,循环水系统一般采用直流供水系统,即在海域取水,经过电厂冷热能量交换循环后,再排放回海域。由于厂址地形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很多工程的循环水取水或排水通道需要采用穿越山体内的隧洞来实现。所述取/排水隧洞,由于取/排水的需要,一般均位于海平面以下,投入运行以后常年处于海水淹没状态。通常情况下,隧洞口位于岸边较好的地质条件处,以方便隧洞口施工。由于岸边水深一般较浅,为了满足取/排水水深的要求,取/排水口一般位于离开岸边一定距离的深水处,取/排水口与隧洞口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取/排水箱涵连接(见附图12)。
目前,隧洞口所采用的专门封堵技术方案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设置闸门井,采用钢闸门挡水(见附图13);设置闸门井属于永久建筑物,技术成熟,缺点是,隧洞投入运行后,设置闸门井对水流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水头损失,造价相对较高,而且,钢闸门放入闸门槽放置一段时间后,在海水的影响下出现闸门生锈、长海生物等因素,将给后期吊起闸门时造成增加摩擦力、卡住现象,造成吊起困难。
二是在洞口内浇筑混凝土挡水墙或采用水泥砂浆砌砖挡水墙(见附图14);浇筑混凝土挡水墙或采用水泥砂浆砌砖挡水墙等技术方案属于临时措施,在隧洞施工完毕后需要拆除,优点是,隧洞施工完毕拆除后原则上没有遗留永久建筑物,缺点是,为了拆除施工安全起见,必须在隧洞内外灌满水,内外水压平衡情况下,采用水下人工拆除的办法进行拆除,混凝土墙体需要水下爆破,水下作业的特点决定了爆破开挖面不可能很平整,有可能会留下一些边角,另外,水下人工拆除和废渣清除也有可能清理得不很干净,遗留物对隧洞的水流运行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在洞口内堆垒沙包并浇筑面板混凝土止水形成挡水墙(见附图15)。隧洞口所采用的专门封堵措施主要适用于隧洞施工工期较长,隧洞外取/排水箱涵和取/排水口施工工期也相对较长的情况。为了节省工程总体工期,隧洞与隧洞外取/排水箱涵需要进行同步施工。隧洞口专门封堵措施是为了避免隧洞外的临时挡水围堰拆除后,以及取/排水箱涵基槽水上开挖施工期间,隧洞外的海水流入隧洞内影响隧洞洞内正常继续施工而设置的。另外一种适用情况是,隧洞外取/排水箱涵和取/排水口施工工期较长,超过一年,需要跨越台风期,由于临时挡水围堰设计标准较低,一般情况下,难以抵抗台风引起的大浪冲击,在台风作用下,将出现临时挡水围堰局部冲垮,以及海水越过临时挡水围堰漫进围堰内的隧洞内的情况,严重时,将出现临时挡水围堰部分冲垮,隧洞被越过的海水灌满和淹没,并带进大量的沙石,对隧洞的施工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挡水围堰设计标准是可行的办法,但会增加投资较多,这时,采用专门的隧洞口封堵措施将洞口封堵,这样,即使台风浪将临时挡水围堰局部冲垮,海水灌入围堰内,对隧洞的施工也没有影响,起到保护隧洞施工环境的作用。
从上述可看出,隧洞口所采用的专门封堵措施其目的主要是确保隧洞在施工期间不受洞外海水影响而设置的,在隧洞施工完毕后,封堵措施的功能就完成了,隧洞口所采用的专门封堵措施基本上是一种一次性的临时技术措施。
鉴于目前隧洞口所采用的专门封堵技术方案存在的缺点,现提出一种新的结构方案,即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目前隧洞口封堵挡水常采用的闸门井方案或洞口设挡水墙方案等存在的投资大、挡水墙拆除清渣困难、清渣不干净、对隧洞运行水流有一定影响等缺点,提供一种电厂循环水系统的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该装置具有投资较省、施工方便、拆除方便、不留残渣、对隧洞运行水流没有影响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厂循环水系统的易装拆式隧洞口挡水装置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8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向聚焦显微成像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组合式膨胀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