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9244.5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F7/08 | 分类号: | H01F7/08;H01F7/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动磁式 双向 比例 电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的电液伺服阀、比例阀用电-机械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
背景技术
比例电磁铁能够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力或位移输出,是电液伺服/比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但是传统的比例电磁铁仅能提供单向驱动输出。发明专利CN10155281B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组线圈交替通电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永磁操动机构,但是它不能实现比例控制,并且不能工作于油压环境中;发明专利CN1258775C公开了一种采用永磁极化的、可双向输出的比例电磁铁,降低了系统能耗,但是其运动件为动铁,动铁存在的磁饱和问题限制了它的输出力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力大、比例控制特性好的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包括推杆,轭铁,壳体,控制线圈,第一永磁体,导磁环,衔铁,第二永磁体,限位片,导向套,隔磁环,所述轭铁的凸缘与导向套的内孔相配,导向套为导磁体,被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隔磁环分隔分割成三段后焊合为一整体;所述第一永磁体、衔铁、第二永磁体组成动芯,可在导向套的内孔内自由运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一端支撑在各自的轭铁中,另一端与所述动芯相连。
进一步的,为了获得良好的比例控制特性,所述隔磁环与导向套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0°~75°。
进一步的,在所述轭铁和导向套交界处形成的台阶面上设置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限位片,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线圈为同心螺管式控制线圈。
本发明的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永磁体作为主要运动件,克服了磁饱和等问题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输出力。
2、输出力或位移可以双向连续控制,不存在零位死区。
3、能够耐受油液高压,可作为湿式电-机械转换器使用。
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作用磁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输出力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含义:1.推杆,2.轭铁,3.壳体,4.控制线圈,5.第一永磁体,6.导磁环,7.衔铁,8.控制线圈,9.第二永磁体,10.轭铁,11.推杆,12.限位片,13.导向套,14.隔磁环,15.导向套,16.隔磁环,17.限位片,18.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耐高压动磁式双向比例电磁铁,包括推杆1、11,轭铁2、10,壳体3,控制线圈4、8,第一永磁体5,导磁环6,衔铁7,第二永磁体9,限位片12、17,导向套13、15、18,隔磁环14、16。壳体3,轭铁2、10,衔铁7,导向套13、15、18均为导磁体。
壳体3为中空壳体,两端与轭铁2、10连接,轭铁2、10的凸缘与导向套13、15、18的内孔相配,导向套13、15、18被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隔磁环14、16分隔后焊合为一整体,内部可承受很高的油液压力。第一永磁体5、衔铁7、第二永磁体9组成动芯,可在导向套13、15、18的内孔内自由运动,第一永磁体5和第二永磁体的极性相反。推杆1、11的一端支撑在各自的轭铁2、10中,另一端与动芯相连。
为了获得良好的比例控制特性,隔磁环14、16与导向套15之间的夹角α应设置为30°~75°。为了避免第一永磁体5或第二永磁体9吸牢在轭铁2或10的端面上,在轭铁2、10和导向套交界处形成的台阶面上设置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限位片12、17,厚度为0.1~0.2mm。
当控制线圈4、8不通电时,第一永磁体5和第二永磁体9分别建立永磁磁场ΦP1和ΦP2。ΦP1主要沿轭铁2、壳体3、导磁环6、导向套15、衔铁7形成闭合回路,ΦP2主要沿轭铁10、壳体3、导磁环6、导向套15、衔铁7形成闭合回路,由于结构的对称性,第一永磁体5和第二永磁体9产生的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瓜叶复合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农产品的窖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