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干性封口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2556.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杨坚;马羽飞;李冬梅;徐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1/00 | 分类号: | C09J191/00;C09J11/04;C09K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性 封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干性封口胶,特别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异型结合面、不规则结合面,起到粘结密封作用,可以用于气体、滑油等系统的密封,尤其是铝镁合金零件的相互连接处,工作温度为-50~80℃的不干性封口胶。
背景技术
在零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在其结合面经常需要做密封处理,通常情况下使用橡胶、石棉板、密封剂或涂一些现有市售的密封胶。但它们有限耐油性差,有些对于异型结合面的装配密封使用不方便,有些耐低温效果不好,并且有些使用成本过高,从而限制了某些零组件的设计选材,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干性封口胶,该不干性封口胶具有良好的粘性、延展性以及耐低温性,且其施工工艺简单方便,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为产品零组件的设计提供优异的材料。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不干性封口胶,其特征在于,不干性封口胶的重量份数比为:
蓖麻油 45~65
蓖麻油酸铝糊膏 40~50
白炭黑 10~20
其中,蓖麻油酸铝糊膏是由氢氧化钠溶液、蓖麻油、无水乙醇、硫酸铝钾合成的。
本发明所述不干性封口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蓖麻油酸铝糊膏的合成方法为:首先将蓖麻油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皂化反应,然后加入无水乙醇使其完全皂化成糊膏,再讲硫酸铝钾溶液加入反应液中,直至反应产物全部析出。所述反应产物用水充分冲洗,直到其pH值成中性。质量好的蓖麻油酸铝糊膏其pH值成中性,为白色且稍亮呈粘稠状。
本发明所述不干性封口胶,其特征在于:白炭黑的重量为蓖麻油和蓖麻油酸铝糊膏总重量的1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不干性封口胶的优选配比(份数比):
蓖麻油 50~53
蓖麻油酸铝糊膏 42~45
白炭黑 10~12。
本发明所述不干性封口胶的制备方法为:按比例称取蓖麻油和蓖麻油酸铝糊膏置于容器中,加热使蓖麻油酸铝糊膏完全溶解,溶解过程中,不能使蓖麻油沸腾;将白炭黑在加热状态下加入上步所得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可使用。
本发明不干性封口胶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否则胶液发脆变黄影响不干性封口胶的粘性和延展性。
本发明提供的不干性封口胶具有良好的粘性、延展性、耐低温性和易施工等特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低温条件下异型结合面、不规则结合面的相互连接处,起到密封粘结的作用,密封效果良好,满足异型结合面、不规则结合面的密封设计要求。该封口胶可以用于气体、滑油等系统的密封,尤其是铝镁合金零件的相互连接处,工作温度为-50~8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市售蓖麻油、氢氧化钠溶液、无水乙醇、硫酸铝钾、白炭黑为原料。
蓖麻油酸铝糊膏的制备:首先将80克蓖麻油与75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皂化反应,然后加入50ml无水乙醇使其完全皂化成稍带透明状的糊膏,再将硫酸铝钾溶液加入反应液中,直至反应物全部析出,此时反应液为澄清而带乳白色。取出反应物,用自来水充分冲洗,直到用pH试纸检验反应产物呈中性。洗好的产物为白色且稍亮呈粘稠状。
称取40g蓖麻油酸铝糊膏和50ml蓖麻油置于容器中,加热使蓖麻油酸铝糊膏完全溶解,溶解过程中不使蓖麻油沸腾。称取10g白炭黑在加热状态下加入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不干性封口胶,制得的不干性封口胶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粘性和延展性。
实施例2
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50g蓖麻油酸铝糊膏和65ml蓖麻油置于容器中,加热使蓖麻油酸铝糊膏完全溶解,溶解过程中不使蓖麻油沸腾。称取23g白炭黑在加热状态下加入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不干性封口胶,制得的不干性封口胶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粘性和延展性。
实施例3
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50g蓖麻油酸铝糊膏和50ml蓖麻油置于容器中,加热使蓖麻油酸铝糊膏完全溶解,溶解过程中不使蓖麻油沸腾。称取15g白炭黑在加热状态下加入上述配制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不干性封口胶,制得的不干性封口胶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粘性和延展性。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25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