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2860.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万;尹昊;徐春晓;高鑫;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李爱英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波 处理 干冰 制备 石墨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干冰和还原剂按2:1-4: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制成粉体原料,将粉体原料压入含铜内衬(9)的不锈钢样品盒(7)压成初坯,初坯致密度为60%-70%;
所述还原剂为氢化钙、四氢铝锂或硼氢化钠;
所述铜内衬(9)的厚度为1—3mm;
所述不锈钢样品盒(7)壁厚为2—3mm;
步骤二、用速度为2.58km/s-3.07km/s的飞片撞击不锈钢样品盒诱发化学反应得到样品,样品清洗后得到石墨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清洗过程为:把样品放入浓硝酸中加热溶解、过滤除杂,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烘干得到石墨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用炸药爆轰驱动的飞片撞击不锈钢样品盒诱发化学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炸药为硝基甲烷液体。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处理干冰制备石墨稀的方法所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铝质雷管套(1)、塑料上顶盖(2)、PVC管(3)、塑料下顶盖(4)、不锈钢飞片(5)、塑料定位环(6)、不锈钢样品盒(7)、铜垫片(8)、铜内衬(9)、不锈钢芯柱(10)、空腔(11)、不锈钢底座(12),其中:
不锈钢样品盒(7)底设有铜内衬(9),铜内衬(9)底部上方放粉体原料,粉体原料上方设有铜垫片(8),不锈钢芯柱(10)旋入不锈钢样品盒(7)中顶住铜垫片(8),使铜垫片(8)与粉体原料紧密接触压制成初坯,不锈钢芯柱(10)和不锈钢样品盒(7)侧面留有空腔(11),将不锈钢样品盒(7)倒置装入不锈钢底座(12)中的圆形槽中;
不锈钢底座(12)上方设有塑料定位环(6),塑料定位环(6)上方设有不锈钢飞片(5),不锈钢飞片(5)上方设有塑料下顶盖(4),塑料下顶盖(4)上方设有PVC管(3),PVC管(3)上方设有塑料上顶盖(2),塑料上顶盖(2)中心设有圆孔,放入铝质雷管套(1);铝质雷管套(1)底部装传爆药,上方放雷管,雷管位于塑料上顶盖(2)上方中部;
PVC管(3)和塑料下顶盖(4)通过玻璃胶粘合一起,不锈钢飞片(5)用502胶水粘合在塑料下顶盖(4)圆形槽中,将炸药装入PVC管(3)中,雷管插入传爆药顶部中心,起爆雷管进行爆炸冲击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28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