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4616.3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贺;杨伟;高峰;魏洪伟;段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2B29/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温度 调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尤其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温度调节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燃油价格上涨,节能、减排已成为未来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都在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其中涡轮增压和进气中冷技术既可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又能降低整车油耗,因此受到汽车制造企业及消费者的追捧,此项技术已被应用到量产发动机上。
虽然涡轮增压和进气中冷技术的结合对改善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仅通过涡轮增压和进气中冷技术的结合并不能很好地匹配发动机所有运行工况,例如在发动机冷启动暖机工况时,由于进气温度较低,燃烧效率降低,燃料燃烧不完全,增加了CO和HC的排放量,同时因为需要多喷油导致了燃油消耗量的增加;而在发动机中、高转速时,由于排气的压力和温度较高,将导致经增压后的进气温度较高,同时由于进气流速较快,致使到达进气歧管内的气体温度偏高,无法达到理想的中冷效果。另外,目前应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风冷式中冷器并不能对进气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将导致涡轮增压效果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仅影响着整车的动力性能,而且NOx的排放量也将上升。
申请号为201210301668.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该发动机进气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以及发动机ECU;与发动机排气口相连的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进气口相连的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第一路空气直接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空气滤清器;空气过滤器、空气分离膜组件和节气门控制阀,其中第二路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后进入空气分离膜组件而被分离为富氧气体和富氮气体,富氧气体随后通过节气门控制阀进入空气滤清器的第二进气口并与第一路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以及设置在空气滤清器中并且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附近的氧浓度传感器,其中发动机ECU基于三元催化器的工作状态和氧浓度传感器传送的氧浓度信号控制节气门的开度。该专利申请通过对发动机进气含氧量的合理控制,改善了冷启动工况发动机的排放,但该专利申请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排放物中NOx的含量,对提高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影响甚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与发动机不同运行工况相匹配,可显著改善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指标的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它包括空滤器、发动机进气管路、进气中冷器、发动机散热器、电子风扇、进气歧管、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管路、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所述空滤器、进气中冷器、发动机散热器和进气歧管串联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上,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管路上设有电动水泵和电子节温器,所述电子节温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大循环管路和小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排气歧管与涡轮增压器涡轮机进气口连接,所述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口与空滤器连接,其出口端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其特别之处在于:它还设有冷凝器和冷凝器循环水管路,所述冷凝器安装在进气歧管内部,它串联在冷凝器循环水管路中。
上述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所述冷凝器循环水管路中还设有风冷散热片,所述风冷散热片布置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前面。
上述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所述冷凝器循环水管路中还设有冷凝器循环水路电动水泵和单向阀。
上述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所述冷凝器设有发动机冷却水进口、发动机冷却水出口、冷凝器循环水进口和冷凝器循环水出口,所述发动机冷却水进口与小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出口与大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器循环水进口和冷凝器循环水出口均与冷凝器循环水管路连通,在发动机冷却水进口和冷凝器循环水进口之间设置双作用阀门。
上述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所述电动水泵、电子节温器、冷凝器循环水路电动水泵和双作用阀门均由发动机ECU控制,所述发动机ECU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中冷器前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中冷器后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冷凝器进水温度压力传感器、冷凝器出水温度压力传感器、发动机进水温度压力传感器、发动机出水温度压力传感器及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连接。
上述汽车发动机进气温度调节系统,所述中冷器前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和中冷器后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上进气中冷器前后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4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