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6432.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军;林文辉;石存斌;王芳;吴淑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103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殖 池塘 水体 微型 生物群落 调控 碳源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产养殖池塘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
背景技术
微型生物群落,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对净化水质和物质能量的流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集约化养殖池塘水体往往富氮营养化、碳氮比例失调,微型生物群落常处于演变状态,功能结构不稳定,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成为优势种群,最终引起病害的频繁发生。因此,如何能够对池塘微型生物群落进行定向调控,从而为了保持种群多样性,使有益生物处于优势地位,稳定功能结构,最终实现预防病害,改善水质和提高池塘生产力,是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其可降低水体氨氮浓度,提高藻类丰度,控制气单胞菌数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60-100份,植物蛋白5-20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5-20份。
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70-90份,植物蛋白5-15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5-15份。
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80份,植物蛋白10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10份。
所述的可溶性淀粉选自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小米淀粉、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植物蛋白为经发酵后的豆粕粉。
所述的小分子有机酸钠盐选自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或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上述碳源应用于调控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
上述碳源应用于调控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按每月使用3-5次,每次用量为0.8-1.2公斤/亩·米水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为池塘水体微型生物提供常规碳源和对某些微型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特种碳源,以及富含多种微生物代谢物质的发酵植物蛋白,促进微型生物快速利用水体氨氮和碳源合成自身蛋白,从而降低水体氨氮浓度、提高藻类丰度,同时利用特种碳源的抑制性作用,降低气单胞菌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调控碳源,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60-100份,植物蛋白5-20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5-20份。优选的,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70-90份,植物蛋白5-15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5-15份。最优选的,配方包括:可溶性淀粉80份,植物蛋白10份,小分子有机酸钠盐10份。
可溶性淀粉,提高池塘水体碳氮比,为水体中大部分微型生物提供生长需要的碳源,促进微型生物利用碳源和水体中的氮来合成自身蛋白,从而提高微型生物量。优选的,可溶性淀粉选自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小米淀粉、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发酵后的植物蛋白,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可为水体接种有益微生物并提供微生物源性营养,使得碳源使用后,水体快速培育出有益微生物。优选的,植物蛋白为经发酵后的豆粕粉。
小分子有机酸钠盐,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的对淡水气单胞菌等有害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碳源,可以使得碳源使用后,有害微生物不能成为优势种群。优选的小分子有机酸钠盐选自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或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将上述碳源应用于调控养殖池塘水体微型生物群落,优选的,每月使用3-5次,每次用量为0.8-1.2公斤/亩·米水深。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
实施例1
玉米淀粉80份、发酵豆粕10份、乙酸钠10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2
红薯淀粉80份,发酵豆粕10份,丁酸钠10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3
玉米淀粉90份,发酵豆粕15份,丁酸钠12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4
红薯淀粉70份,发酵豆粕10份,乳酸钠15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5
红薯淀粉60份,发酵豆粕5份,乙酸钠5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6
土豆淀粉100份,发酵豆粕20份,乙酸钠20份,搅拌机搅拌均匀。
对比试验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6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法水刺无纺布生产装置及其工艺
- 下一篇:组装伸缩式担架用的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