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监护报警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医用外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9979.6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0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如海;陈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03 | 分类号: | A61B5/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孙强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监护 报警 方法 使用 医用 外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监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辅助监护报警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医用外接设备和医用主机设备。
背景技术
报警功能,在医用领域非常常见且必要,一般而言,报警是对医用设备监测病人特定参数出现超出预先设定阈值范围时的警示,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监测信息并处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中央监护系统的报警一般使用音箱,音箱通过耳机口接入到主机中,音箱如果没有接插或者接触不良或者故障,将无法给中央监护系统做报警。中央监护系统没有报警,医护人员将无法得知各个不同床位病人的各种生理报警,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对病人健康甚至生命造成重大损害,给医院和病人产生重大风险和损失。另外,在各种床边医用监测设备的系统中,比如病人监护仪、母胎监护仪等等,报警也是必须具备的功能,且常常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如果医用设备系统的报警相关设备脱落、接触不良或者故障,也会导致处理不及时,给医院和病人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医用设备系统需要一个有效的辅助的报警设备和报警方法,规避现有报警设备在失效的情况下,存在的缺陷。所以,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一种辅助监护报警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医用外接设备和医用主机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辅助监护报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医用设备主机系统启动;
步骤2,所述的医用设备主机系统判断是否有外接设备接入,如有外接设备接入,则进入步骤3;
步骤3,所述的医用设备主机系统读取所述外接设备的预设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所述接入的外接设备是否是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
步骤4,所述的医用设备主机系统检测自身报警装置是否工作异常,如果是,则进入步骤5;
步骤5,所述的医用设备主机系统发送报警级别信息给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
步骤6,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收到所述的报警级别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报警音。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之后还包括:
步骤31,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进行自检。
步骤32,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如果通过自检则同时产生自检通过提示音和/或提示光。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2之后还包括所述的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判断是否收到启动辅助报警功能信息的步骤。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所述的一种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判断是否收到启动辅助报警功能信息的步骤。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预设信息包括,协议信息和/或厂家信息和/或序列号和/或设备标识。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医用设备主机系统还包括发送报警类别信息给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6中所述的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收到所述的报警级别信息,还包括收到所述的报警类别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报警音和/或报警光的步骤。
一种如上述辅助监护报警的方法所述的具有辅助监护报警功能的医用外接设备,包括:
外接接口,与医用设备主机相连接,进行交互通讯;
电源模块,与所述的外接接口相连接,用于将外接接口或者直流电源提供的供电电源电压转换成所述用于辅助监护报警的外接设备使用的电压;
微处理器,与所述的外接接口和电源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通过所述外接接口传来的通讯信息并进行处理;
音频电路与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来自与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信息并进行音频解码控制与输出;
扬声器,与所述的音频电路相连接,用于播放报警提醒音,或者播放自检提示音。
进一步的,还包括:
LED模块,与所述的电源模块和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于接收来自与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信息并进行报警光或者提示光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9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