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裙带菜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21838.8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4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刘兴勇;崔冰;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之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4 | 分类号: | C08B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裙带菜 提取 海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海洋生物提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裙带菜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酸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日用化工等产品,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粘合剂、上浆剂等使用。自八十年代以来,海藻酸钠在食品应用方面得到新的拓展。海藻酸钠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而且可作为仿生食品或疗效食品的基材,由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纤维素,可减缓脂肪糖和胆盐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血中甘油三酯和血糖的作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它在肠道中能抑制有害金属如锶、镉、铅等在体内的积累,正是因为褐藻酸钠这些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裙带菜属于褐藻门褐子藻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其中褐藻酸钠的含量较高,国内外对裙带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褐藻糖胶及膳食纤维上,在褐藻酸钠的提取及漂白的条件研究方面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从裙带菜从裙带菜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从裙带菜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在干裙带菜粉末中加入0. 1~0.3 mol/ L HCl和3.7%的甲醛固定4~6h, 按20ml/g的蒸馏水水浴,过滤,滤渣中加入1~1. 5 %的Na2CO3提取1h浴,离心,上清液用HCl调pH值至2,静置,有浅黄色凝胶悬浮,再次离心,在凝胶中加入2%的NaOH溶液pH控制在8~9,再加入体积分数为15%的NaClO溶液漂白,2倍体积乙醇沉淀,抽滤得白色絮状沉淀,乙醇洗涤减压干燥得到褐藻酸钠粗品。
从裙带菜中提取的褐藻酸钠经漂白后为白色丝状物,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pH值为7.86,特性粘度为80ml,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表明褐藻酸钠硫酸基褐藻酸钠是甘露糖醛酸古罗糖醛酸聚合而成的线形高分子多糖.两种糖醛酸的结合方式和比值随海藻原料的种类、生态环境、采收的季节有明显的变化。比值的不同会影响产品褐藻酸钠的性质,因而不同来源的褐藻酸钠的提取漂白条件不尽相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在提取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将导致褐藻酸钠高分子链的断裂引起粘度的下降。
本发明工艺与目前相比,减少了不少工序,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了,减少了人耗、物耗。本发明去除了消化过程中水的加温,减少了蒸汽消耗,同时,采用离子脱钙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省了不少原料与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干裙带菜粉末中加入0. 1 mol/ L HCl和3.7%的甲醛固定6h, 按20ml/g的蒸馏水水浴,过滤,滤渣中加入1. 5 %的Na2CO3提取1h浴,离心,上清液用HCl调pH值至2,静置,有浅黄色凝胶悬浮,再次离心,在凝胶中加入2%的NaOH溶液pH控制在9,再加入体积分数为15%的NaClO溶液漂白,2倍体积乙醇沉淀,抽滤得白色絮状沉淀,乙醇洗涤减压干燥得到褐藻酸钠粗品。
实施例2
在干裙带菜粉末中加入0.3 mol/ L HCl和3.7%的甲醛固定4h, 按20ml/g的蒸馏水水浴,过滤,滤渣中加入1 %的Na2CO3提取1h浴,离心,上清液用HCl调pH值至2,静置,有浅黄色凝胶悬浮,再次离心,在凝胶中加入2%的NaOH溶液pH控制在9,再加入体积分数为15%的NaClO溶液漂白,2倍体积乙醇沉淀,抽滤得白色絮状沉淀,乙醇洗涤减压干燥得到褐藻酸钠粗品。
实施例3
在干裙带菜粉末中加入0.2 mol/ L HCl和3.7%的甲醛固定5h, 按20ml/g的蒸馏水水浴,过滤,滤渣中加入1 %的Na2CO3提取1h浴,离心,上清液用HCl调pH值至2,静置,有浅黄色凝胶悬浮,再次离心,在凝胶中加入2%的NaOH溶液pH控制在8~9,再加入体积分数为15%的NaClO溶液漂白,2倍体积乙醇沉淀,抽滤得白色絮状沉淀,乙醇洗涤减压干燥得到褐藻酸钠粗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之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之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18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切面热流道模具高效检测装置
- 下一篇:高效双螺旋分离型模具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