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类零件淬火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3145.2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斐;范艳艳;王兆飞;张全民;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6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淬火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杆类零件淬火工装。
背景技术
液压机构中的阀杆类零件表面硬度要求高,一般在HRC58以上,表面光洁度好,公差尺寸配合严格,这类零件一般采用真空淬火、回火后再进行精磨的加工方法,但是由于这类零件结构细而长,截面直径变化大,因此在热处理中极易变形,从而给后续的校直和精磨工序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减小零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大多采用铁丝吊装以保证零件在淬火时能够垂直入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当大量零件同时吊装时很难保证所有零件都垂直,从而导致同批次淬火的零件的变形不均匀,甚至造成部分零件热处理后的变形量超差严重。
授权公告号为CN 202440534U的中国专利“紧固件产品淬火处理装炉工装装置”,该工装采用在一横梁组成的环形骨架,环形骨架内安装有可用于穿装待淬火的紧固件的横网,环形骨架下方垂直于横梁平面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竖梁;使用时将待淬火的紧固件穿装在横网的穿装孔中进行淬火。由于该装置中的横网中穿装孔密实,当同时对大量零件进行淬火处理时,靠近外周处的零件比处于中间位置的零件的冷却速度快,从而造成同批次零件处于外周的零件与处于中心部位的零件的淬火效果差别较大,并且同一零件的靠近外周一侧的冷却速度快于靠近中心一侧的冷却速度,从而在同一零件产生不均衡的组织应力而加剧零件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杆类零件淬火工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杆类零件淬火工装,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装待淬火零件的穿装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供淬火介质通过的导流孔,所述穿装孔呈点阵状排列分布于所述面板上的相邻导流孔之间和/或导流孔与面板的边沿之间。
所述导流孔为长孔,所述穿装孔沿所述导流孔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成行。
所述相邻导流孔之间或导流孔与面板边沿之间、沿导流孔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行穿装孔,所述相邻两行穿装孔的中心线沿导流孔长度延伸方向错位布置。
所述骨架为U形槽钢,所述面板为U形槽钢的底壁,U形槽钢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通流长孔,所述通流长孔与所述导流孔位置对应设置。
本发明提出的杆类零件淬火工装,在面板上开设有穿装孔和导流孔,在对零件进行淬火时,由于穿装孔成点阵状分布于相邻导流孔或导流孔与面板边沿之间,因此淬火介质可以沿面板边沿对处于周边的零件进行冷却,可以通过导流孔对导流孔周边的零件进行冷却,从而使淬火介质在工装各部位中的流通速度均匀,改善了在淬火过程中位于工装中部的淬火介质的通流能力,使工装中各部位零件的冷却更加均匀。本发明在保证单批次淬火零件数量以提高热处理效率的同时,又能够使各部位的零件的冷却速度均匀,有效减小零件的淬火畸变量,提高淬火质量,减小同炉次零件的质量分散性。
进一步的,使导流孔沿导流孔长度延伸方向成行排列,可以使导流孔伸入工装中部,使淬火介质沿导流孔对工装中部的零件进行淬火,更进一步保证各部位零件的冷却速度的均匀性,保证零件淬火质量。
进一步的,在相邻导流孔之间或导流孔与面板边沿之间、沿导流孔宽度方向设置两行穿装孔,并使两行穿装孔的中心线错位布置,避免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对淬火介质的遮挡而导致的各部位零件的到温时间不一致而影响淬火质量,提高零件的淬火质量,进一步保证同炉次零件淬火质量均匀性。
进一步的,采用U形槽钢作为骨架,提高骨架刚度,加工简单,加工成本低,在槽钢左右两侧壁开设通流长孔,提高淬火介质沿槽钢两侧之间的通流能力,更进一步保证各部分零件的淬火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杆类零件淬火工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3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