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结晶多孔纳米纤维制备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骨架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24398.1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隋刚;张珍珍;杨小平;毕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 多孔 纳米 纤维 制备 凝胶 聚合物 电解质 骨架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低结晶多孔纳米纤维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解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更兼具高分子材料特有的轻质、耐腐蚀、易成型的特点,符合安全、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可制成大面积的超薄薄膜,保证与电极之间充分接触,适应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
由于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通过非晶区高分子链段的移动实现离子传导,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商品化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它是由聚合物基体吸附电解液后形成凝胶状态,聚合物起力学支撑作用,锂离子主要通过吸附的液体电解质传导。聚合物电解质的柔顺性大大改善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对压力的承受力,降低了与电极的反应性,不易造成腐蚀,使电池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当前,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其主要优势在于凝胶结构稳定, 便于切割适合于大规模制造,但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便采用了具有离子传输功能的聚合物作为骨架,由于锂离子的迁移主要在聚合物的非晶区中进行,而且锂盐在无定形聚合物中的溶解度低,迁移数较少,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的离子电导率和能量密度还是比较低,限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实际应用。例如,中国专利CN101062987A中以聚偏氟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共聚物作为原料,六氟合磷酸锂碳酸酯作为电解液制得的多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虽然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材料强度高,但是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仅有1.6×10-3S·cm-1。
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材料体系方面,研究人员现已采用共混、共聚,交联等方法得到了一些离子电导率高、结晶度低、链段运动能力强的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例如,中国专利CN 101222055A中公开了以氧化乙烯单体、氧化丙烯单体以及碱金属盐,通过共聚制备得到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离子电导率较PEO基聚合物电解质有所提高。中国专利CN 101200554A中制备了交联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合物电解质,其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离子电导率较高。同时,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降低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晶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子电导率。微孔结构是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中骨架材料的重要特性。静电纺丝法是制备具有纳米到微米级孔径的纤维膜的有效方法,通过控制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可以方便地制备孔隙率为30%-90%的聚合物薄膜支架,能够吸附大量电解液,从而提供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低的界面阻抗,如果选材和工艺适当,可以得到电化学性能优良的聚合物电解质。
本专利应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将具有离子传导性和锂电极界面相容性的两种聚合物共混纺丝,抑制了两者的结晶性,同时在一定湿度环境下进行纺丝,可以得到表面富含微孔结构的纳米纤维。以此纳米纤维无纺布膜压制成聚合物电解质骨架材料,并利用此骨架材料制备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纤维表面大量的纳米微孔,以及纤维膜中相互贯通的微、纳米级孔洞,可实现聚合物电解质更高的吸液量和长期保持力,既提供了离子传输通道,又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不会引入致孔剂等杂质。由此多孔骨架材料制得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拥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能量密度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充放电循环容量稳定,可满足常用扣式电池的组装需要,适于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低结晶多孔纳米纤维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和步骤:
组分1:具有离子传导性、与组分2的相容性较好、能满足静电纺丝工艺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聚醚酰亚胺,在纳米纤维中含量为50%~75wt%。
组分2:与锂电极界面相容、与组分1的相容性较好、能满足静电纺丝工艺要求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偏二氟乙烯,在纳米纤维中含量为25%~50wt%。
步骤Ⅰ:将组分1和组分2在纺丝溶剂中混合均匀,配制成共混型聚合物静电纺丝液,组分1在聚合物纺丝液中的浓度控制在10wt%-15wt%,组分2的浓度控制在5wt%-10wt%,组分1与组分2的用量比例为1:1~3:1。
步骤Ⅱ:在70%-80%的湿度环境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表面多孔的共混型聚合物纳米纤维,采用平面铜板接收得到聚合物纤维的无纺布膜,在50°C真空烘箱内干燥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4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容电池的负压阶梯式化成方法
- 下一篇:制造弯曲二次电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