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5422.3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6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华;陈霏;李宇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25/02 | 分类号: | H04R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听装置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便携式终端的双耳式的助听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助听装置这种解决老年人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及混合性听力损失的电子设备会更多的被听力损失患者所接受。助听装置通过对传入耳朵的声音进行放大的同时进行抑制噪声等语音增强处理,使听力损失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听力正常人所接受音量的声音。
当代及未来助听装置的发展显现出三个趋势。一是因为美观的原因,助听装置体积不断小型化,尤其是耳内式或耳道式的定制助听装置,可以像耳塞一样塞进耳道,不易引起他人注意。但助听装置体积的减小意味着电池容量的减小。小体积耳背式助听装置以及定制机的电池容量一般在35mAh至175mAh之间。为保证连续使用时间,助听装置的功耗一般需要控制在1mW左右。第二个趋势是助听装置信号处理的复杂化。先进的双耳助听装置应该具有左右耳间的无线连接,使用双耳语音信号处理算法对两个耳朵的声音信号进行整合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方向性识别和言语分辨率。多程序助听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如安静环境,噪声环境,音乐环境,多人说话环境等,采用不同的信号处理策略,如全向处理和定向处理的切换,差异化的频域放大特性以及不同的噪声抑制算法,使得使用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获得最好的听觉感受。智能自适应助听装置还具有自学习能力,可以记忆和分析不同情况下使用者的设置偏好,在不同声场环境,自动对程序和设置进行切换,减少使用者的负担。第三个趋势是助听装置和音频源设备的无线互联化。智能手机,电视,MP3等播放设备中有大量的音频信息需要无线传送到助听装置中,满足使用者接听电话,享受多媒体信息的要求。
可以看出助听装置越来越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以及越来越普遍的无线连接与其体积小型化所要求的越来越小的电池容量这一矛盾,构成了助听装置未来发展的障碍。另外,左耳和右耳分立的传统助听装置,因为左右耳的音频信号不互通,不能被整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双耳信号处理以达到更高的言语识别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助听器声音信号处理能力低、电量易耗尽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旨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便携式终端的双耳结构的助听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助听装置,可以包括:左耳侧助听器,所述左耳侧助听器包括:左传声器、左受话器、第一无线收发机和第一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分别与所述左传声器和左受话器相连;右耳侧助听器,所述右耳侧助听器包括:右传声器、右受话器、第二无线收发机和第二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分别与所述右传声器和右受话器相连;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第三无线收发机、双声道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第三电池,其中,第三无线收发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的左声道输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的右声道输入,声音信号经过所述双声道数字信号处理器后,由所述第三无线收发机将左声道输出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并且将右声道输出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听装置,通过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从耳侧助听器转移至便携式终端,一方面减小了耳侧助听器电池的负荷,另一方面利用便携式终端高性能的硬件电路和灵活的算法,以及更充足的电量,为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尤其是双耳语音信号处理提供了广阔的功能扩展与升级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助听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传声器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之间设有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机与所述左受话器之间设有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传声器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之间设有第二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机与所述右受话器之间设有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5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编程频率响应的扩音器
- 下一篇:车内声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