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和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6014.X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列克;邹春玉;卢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16 | 分类号: | B65G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粉末 输送 装置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粉末半焦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和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煤经低温干馏后成为可燃固体,即为半焦或者焦炭。干馏技术生产的半焦或焦炭根据工艺不同主要有块状半焦和粉末半焦。按照最终温度的不同,干馏有低温干馏(500-600℃)、中温干馏(750-800℃)和高温干馏(1000-1100℃)之分,干馏获得的半焦也有低温半焦、中温半焦和高温半焦之分。
目前,半焦的输送主要设备有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和螺旋式输送机。其中,带式输送机的传输距离较长,螺旋式输送机的传输距离较短。
但是,上述三种常用的输送设备,不易输送高温粉末半焦。对于带式输送机,若输送高温粉末半焦,则需要传输带耐高温,目前,还没有能够承受高温粉末半焦的传输带;对于斗式提升机和螺旋式输送机,设备均不能承受高温。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以实现对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包括:
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的发送仓泵;
与所述进料口相连的下料管道;
与所述出料口相连的上料管道;
与所述发送仓泵的顶部连通的第一送风管道;
与所述发送仓泵的底部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
向所述第一送风管道和所述第二送风管道供气的储气罐。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所述上料管道和所述下料管道均为碳钢管道;所述上料管道、所述下料管道和所述发送仓泵均设置有隔热耐磨衬里。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上料管道相连通的增压管道,所述增压管道与所述储气罐连通。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增压管道与所述上料管道的连接处靠近所述上料管道与所述出料口相连的一端。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发送仓泵的进料口设置有密封阀,所述下料管道上设置有封料阀。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一送风管道和所述第二送风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上料管道上设置有排料阀。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发送仓泵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和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的排气管道,其中,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
优选的,上述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料管道上的下料缓冲仓;向所述下料管道内送风的第三送风管道;其中所述第三送风管道位于所述下料缓冲仓的上游。
基于上述提供的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温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该高温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包括:炭化炉和与所述炭化炉相连的取热器;
分别与所述炭化炉和所述取热器相连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下料管道与所述炭化炉的出焦口相连,所述上料管道与所述取热器的进焦口相连。
优选的,高温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炭化炉和所述下料管道连通的冷渣机。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的输送过程为:自炭化炉生产的高温粉末半焦经下料管道进入发送仓泵,输送气体分别经第一送风管道和第二送风管道进入发送仓泵,位于发送仓泵内的高温粉末半焦在流化气体松动流化、输送气体的作用下被送入上料管道,从而输送至下一工序,即实现了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中,由于耐高温耐磨管道较易获得,则下料管道和上料管道能够承受高温粉末半焦的温度且耐磨,并通过气力输送方式输送高温粉末半焦,从而实现了对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温粉末半焦的输送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6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承构件以及包括这种支承构件的压缩机
- 下一篇:可控分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