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按需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7251.8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申;张然;魏琛;李菲菲;翟彦蓉;朱梦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H04W5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时间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方法,特别是一种按需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时间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是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支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网络,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只有保持时间同步,才能互相协作的完成相应的任务。
对于绝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来说,时间的同步非常重要。依赖于时间同步的应用存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方方面面,例如:TDMA无线调度;多传感器节点信息融合;估计目标移动速度;压缩冗余信息等。此外,一些诸如数据库查询、加密和验证方案、未来行动的协调、与用户交互、系统调试时有序的日志事件等应用都需要传感器节点间保持精确的时间同步。
自Jeremy Elson和Kay Romer在2002年10月的HotNets-I会议上首次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这一研究课题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陆续完善了时间同步的相关理论,并开发出多种时间同步算法。
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旨在提高全网的同步精度,它们通过分析节点的通信传输延迟提高时间戳标记的准确度,减少了延迟不确定性对时间同步精度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全网时间同步。现有的旨在提高同步精度的时间同步算法包括采用接收-接收同步模式的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算法、改良自NTP协议的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协议、基于树型路由的Mini-Sync/Tiny-Sync算法和LTS(Lightweight Tree based Time Synchronization)算法、基于泛洪路由的FTSP(The 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算法以及利用双信道进行同步的TSync(lightweight bidirectional Time Synchronization)算法等。
另一个方向的研究重心旨在提高时间同步服务其他方面的性能上,相继出现了旨在降低同步开销的层次型时间同步算法、旨在提高同步可扩展性和鲁棒性的分布式时间同步算法、强调安全性的时间同步算法以及基于异构网络和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时间同步算法等。
国内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的研究也比较多,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也较早地加入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研究的行列,提出了多种时间同步算法。例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开发的轻量级多跳时间同步协议、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的基于生成树的时间同步算法、中科院软件所开发的基于误差统计的高能效时间同步协议、清华大学开发的基于数字锁相环的时间同步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层次型时间同步算法、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基于动态分簇的低开销时间同步协议、中国科技大学为动态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的安全时间同步算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开发的旨在提高同步鲁棒性的基于扩散机制的网络时间同步协议等。但 是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通常是基于全网的,不易实现在一个系统的不同层次中使用不同协议,这样就降低了算法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按需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方法,解决目前相关技术中时间同步的性能、能耗不能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环境做出优化和调整,不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层使用不同特点的时间同步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分层时间同步方法包括:根据不同的网络层次和网络结构分层应用不同的时间同步方法,在节点内部建立缓存区,缓存样本数据;设定窗口长度参数,并对在窗口内的样本进行最大似然估计,得出时钟偏差和链路延迟均值;分层时间同步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层次发现阶段、算法决定阶段、时间同步阶段;
所述的层次发现阶段,需要在所有节点中记录一个算法标志位,仅能取值0或1;所述的标志位的设定方法: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环境、拓扑结构及同步要求进行更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当网关节点和簇首节点间保持较高精度,对底层网络同步精度要求不高时,终端节点设置算法标志位为1以使用I-RBS算法,主干网络中设置算法标志位为0以使用MLE-TPSN算法;当在局部范围内保持很高精度,在主干网络要求精度不高时,设定终端节点算法标志位为0以使用MLE-TPSN算法,设定网关节点和簇首节点的算法标志位为1以使用I-RBS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7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