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通泄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9001.8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汪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西文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通泄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压元件,特指一种两通泄压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通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都通向不同的气/液体管,腔中间是阀,两面是两块电磁铁,哪面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就会被吸引到哪边,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档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气/液体的孔,而进气/液体孔是常开的,气/液体就会进入不同的排气/液体管,然后通过气/液体的压力来推动油缸的活塞,活塞又带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机械装置动。而现有两通电磁阀却仅仅达到通路的切换,无法随意的控制流量,而且,现有的两通电磁阀属于一种电子元件,容易损坏,一旦出现两通电磁阀损坏或者线圈不良等等,只能更换,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机械原理完成两通功能,造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两通泄压阀。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两通泄压阀,包括有壳体及密封安装在壳体上部的上盖导流体,上述上盖导流体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通道,上述壳体上设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工作流道和排放流道,其中,上述壳体内设置有与通道连通且与上盖导流体密封的阀芯组,上述阀芯组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在工作状态时,压力推动阀芯组,阀芯组通过一密封块切断排放流道与壳体内腔的连通,使壳体内腔仅与工作流道相通;在不工作状态时,压力消失,阀芯组复位,排放流道与壳体内腔连通;即,阀芯组受到密封块自身被压缩的回弹力和复位装置弹力的影响,而在壳体内腔中失去平衡而复位。
作为优化,上述阀芯组由卡接在一起的主体及副体组成,副体设置在主体上部外,上述主体的下端抵在上述复位装置上,上述副体的上端口向外扩张并与上盖导流体密封配合,上述主体的侧壁上径向开有至少一个通孔,上述副体下部遮住通孔的孔口并与主体间隙配合;上述主体或副体由固化体材料制成,上述副体或主体由软性体材料制成。
作为优化,上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壳体内的弹簧或者弹性胶体,上述阀芯组抵在弹簧或者弹性胶体上,上述弹簧或者弹性胶体可让阀芯组在不工作时复位。
作为优化,上述壳体内的排放流道口处设置有围壁,上述密封块嵌装在围壁内,上述密封块上开有连通壳体内腔及排放流道的内孔。
作为优化,上述阀芯组的底面开有一条以上的泄压槽,该泄压槽可与上述内孔连通,当阀芯组与密封块密封配合时,密封块的上表面嵌入到泄压槽内,达到完全密封。
作为优化,上述密封块安装在阀芯组下部,上述壳体内的排放流道口处设置有围壁,该围壁的顶面开有与排放流道相通的一条以上的泄压槽,当密封块密与围壁封配合时,密封块的底面嵌入到泄压槽内,达到完全密封。
作为优化,上述密封块的顶面为弧面、球面或者平面。
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本上采用塑料制成,制造成本低;利用气/液体产生的压力对排放流道进行密封,仅留下工作流道,这样气/液体便会从工作流道流向工作区域,而后,通过复位装置将壳体内多余的气/液体从排放流道排出;结构简单,各零部件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两通泄压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两通泄压阀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两通泄压阀阀芯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壳体的半剖图;
图6是本发明两通泄压阀实施例一的工作状体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两通泄压阀实施例一的停止工作状体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两通泄压阀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图9是图8的B部放大图。
其中,1为壳体,2为上盖导流体,3为通道,4为工作流道,5为排放流道,6为复位装置,7为密封块,8为主体,9为副体,10为通孔,11为内孔,12为围壁,13为泄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两通泄压阀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西文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西文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9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