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29969.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4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英;彭盈超;萧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F16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塑胶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电子产品的组装程序中,对于两塑胶件之间的固定方式,最常见的是将外表面具有纹路的铜螺柱(insert nut),以超音波热熔(heat staking)的方式埋入其中一塑胶件上的孔柱(boss)中,或是在此塑胶件射出成型的制程中将铜螺柱直接进行埋入射出(mold-in)。通过在铜螺柱的外表面形成纹路,可增加其与孔柱间的结合性。接着,再以螺丝穿过另一塑胶件的贯穿孔而锁固于此铜螺柱,如此即可将两塑胶件锁固在一起。
然而,在使用前述以热熔埋入或埋入射出的铜螺柱时,其包覆肉厚(即孔柱的壁厚)有一定的规范。若肉厚不足,便无法确实包覆固定住铜螺柱,导致螺丝锁入时铜螺柱松脱(因抗拉、抗扭能力不足),无法发挥锁固两塑胶件的功效。
对于单一孔柱来说尚且如此,若以一般常见的电子产品来说,其往往使用许多不同型号的铜螺柱,因此也会对应地具有许多孔柱的设计。在所使用的铜螺柱的型号并未统一的情况之下,不同设计的孔柱的表现也就无法全面地达到客户所建议的拉力与扭力规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胶面板,其包含板体以及多个孔柱。板体具有板厚。孔柱连接板体。每一孔柱具有开口以及容置孔。容置孔由开口向内凹陷形成。容置孔适于与型号为#6-32的铜螺柱相互嵌合。每一孔柱具有壁厚。壁厚等于或大于1.5毫米,并且板厚为壁厚的1.6~2倍。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孔柱具有外径以及内径。外径等于或大于8毫米。内径等于或小于5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孔柱相对板体具有壁高。壁高大于铜螺柱于其轴心方向上的长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开口具有导角。导角于平行板体的水平方向上具有水平宽度,并于垂直板体的铅直方向上具有垂直高度。水平宽度等于垂直高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实质上为0.3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容置孔的内壁具有沉头孔部。沉头孔部由开口向内凹陷形成。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沉头孔部于平行该板体的水平方向上具有水平宽度,并于垂直板体的铅直方向上具有垂直深度。水平宽度实质上为5.64毫米,并且垂直深度实质上为0.3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壁厚进一步等于或大于1.8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孔柱具有外径以及内径。外径等于或大于8.4毫米。内径等于或小于4.8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孔柱相对板体具有壁高。壁高等于或大于4.2毫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塑胶面板所包含的孔柱皆特别统一设计以与型号为#6-32的铜螺柱相互嵌合,因此不仅可降低塑胶面板的复杂性,进行埋入射出之后的孔柱的表现也可全面性地确实掌握。并且,为了让上述铜螺柱能够扩大使用范围至热熔埋入的加工运用上,本发明的塑胶面板提出了不同的孔柱设计做搭配。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塑胶面板能有有效地应用在埋入射出的加工制程上与热熔埋入的加工运用上,并全面地达到客户所建议的拉力与扭力规范。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埋入铜螺柱固定塑胶面板与结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绘示图1中的铜螺柱的上视图;
图2B为绘示图1中的铜螺柱的侧视图;
图3为绘示图2B沿线段3-3’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塑胶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塑胶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绘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塑胶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为绘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请参照图1,其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埋入铜螺柱2固定塑胶面板1与结构件4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9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子元件和使用盖子元件的外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控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