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硅麦克风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1540.5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航;王勇;康晓旭;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H04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林彦之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麦克风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包括:衬底;第一介质层,形成于衬底之上;下极板,位于第一介质层之上;上极板,以一空气隙为间隔形成于下极板上方;支撑体,用于支撑并固定上极板;其中,下极板包括多个具有第一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部件,其位于下极板的边缘部并与支撑体连接;上极板包括多个具有第二弹性系数的第二弹性部件,其位于上极板的边缘部并与支撑体连接。其可有效释放多晶硅薄膜结构应力、改善应力均匀性问题,有利于提高硅麦克风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加工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并且这些电子产品体积不断缩小、性能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配套的电子元件的体积不断减小、且性能和一致性提高。目前,电容式硅麦克风是通过与集成电路制造兼容的表面(如硅衬底)加工工艺或体硅加工工艺制造的麦克风,可以利用持续微缩的CMOS工艺技术,做得很小,而被广泛地应用到手机、笔记本、蓝牙耳机、摄像头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
如图1所示,MEMS麦克风包括硅衬底10、衬底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背腔101,衬底上方设置一个由上极板103、下极板102构成的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下极板102通常由固定的极板形成,上极板103作为麦克风的振动膜,两者之间形成有一空气隙104,作为电容器的绝缘介质;上极板103的周边设有支撑体105,用于支撑固定该上极板103,上极板103上表面还设有多个释放孔106,用于在制备工艺中挥发填充在空气隙104中的介质材料;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103受外界声音信号影响发生振动,使得上下极板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产生电压信号,实现声电转换功能。
在实际生产中,MEMS麦克风的上极板、下极板多是采用多晶硅薄膜,而多晶硅薄膜通常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生成,这种薄膜的不同区域间会存在内应力梯度差异,且各生产批次的硅麦克风芯片振动膜的内应力也会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到器件性能和工艺一致性;另一方面,薄膜应力释放不足,会造成本底噪声过大,而振动膜机械振动范围较小,又会造成其灵敏度较低。
因此,业界期望获得一种新的电容式硅麦克风结构,以有效释放应力、提升结构灵敏度、改善应力均匀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其可有效释放薄膜结构应力、改善应力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包括:衬底;第一介质层,形成于衬底之上;下极板,位于第一介质层之上;上极板,以一空气隙为间隔形成于下极板上方;支撑体,用于支撑并固定上极板;其中,下极板包括多个具有第一弹性系数的第一弹性部件,其位于下极板的边缘部并与支撑体连接;上极板包括多个具有第二弹性系数的第二弹性部件,其位于上极板的边缘部并与支撑体连接。
优选地,第二弹性系数远大于第一弹性系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式硅麦克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硅衬底上生长第一介质层;b)、在第一介质层之上形成下极板,下极板边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部件;c)、在下极板上生长第二介质层;d)、在第二介质层之上形成上极板;e)、在上极板上形成释放孔;f)、通过释放孔去除第二介质层以形成一空气隙;g)、在上极板边缘形成支撑体,用以固定上极板;h)、自衬底背面刻蚀以形成一背腔。
优选地,步骤d)还包括:在上极板边缘形成多个第二弹性部件,其中,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1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