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2749.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1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健;马均;徐徽;程洪彪;杨志远;孙园园;杨世民;郑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提高 水稻 产量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利用菌渣提高水稻产量和/或米质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废弃食用菌渣作为底肥,并施加无机肥作为底肥,栽植水稻秧苗,进行田间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为蘑菇菌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食用菌渣与所述无机肥的质量比为2~8:2~8;
所述无机肥包括磷肥、钾肥和氮肥,其中,所述磷肥的质量以P2O5的质量计,所述钾肥的质量以K的质量计,所述氮肥的质量以N的质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田面保持1cm水层时进行栽植所述水稻秧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植所述水稻秧苗后的5~7天内,使田面保持1~2cm的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无效分蘖期进行晒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分蘖期开始的7天后,追加氮肥;直至孕穗前,田面不保持水层,且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70%~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内,使田面保持1~3cm的水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水稻秧苗的抽穗至成熟期,采用如下的交替灌溉方式:
灌溉透水,然后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时,再进行灌溉透水,再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达-25k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底肥的氮肥、在所述水稻苗秧的分蘖期开始7天后追加的氮肥与在所述水稻秧苗的孕穗期内施用的氮肥的质量比为3: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7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翻转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金属模板的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