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5250.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8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任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P7/04;A01N43/8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色 青霉 噻嗪酮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杀虫剂。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Wize)Brown & Smith)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可以作为防治某些对化学杀虫剂和苏云金杆菌(Bt)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的替代防治药物,开发利用玫烟色拟青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玫烟色拟青霉分布广、对同翅目(褐飞虱、粉虱、蚧壳虫、蚜虫)、鳞翅目(蚕蛾、云尺蛾)、双翅目(家蝇)、鞘翅目、膜翅目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噻嗪酮(buprofezin)为杂环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破坏昆虫的新生表皮形成,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害虫死亡。触杀作用强,具渗透性和一定的胃毒作用,可减少产卵并阻碍卵孵化。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果树、茶树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主要用于防治同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等害虫。随着使用历史的延长,害虫对噻嗪酮的抗药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这种化学药剂的作用效果缓慢。
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是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有利于提高玫烟色棒束孢对害虫的侵染率,提高杀虫效率。玫烟色棒束孢与低剂量的噻嗪酮混合使用有利于减少噻嗪酮的使用量、延缓害虫对其抗性程度的提高,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综上所述,利用玫烟色拟青霉和噻嗪酮制备复配杀虫剂,并筛选出最佳的混配比例,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复配杀虫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5~65%,辅剂为35~95%;所述主剂为玫烟色拟青霉和噻嗪酮的混合物,玫烟色拟青霉:噻嗪酮质量比为100:1~20。
所述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Wize)Brown & Smith菌株PF01-N10,属丝孢目,拟青霉属,分离于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菌株保藏号:CCTCC No: M-207088,2007年6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31511.X的专利申请中已作公开。玫烟色拟青霉菌落背面无色或黄色,分生孢子梗单生或聚集成孢梗束,100×1.5~2μm,壁光滑,透明,大多由着生4~6个瓶梗组成轮生体的轮状分枝组成。瓶梗基部球形,或拟椭圆形膨大,上部细长,5.7~8×1~2μm。分生孢子柱形至梭形,光滑,透明至微淡红色,3~4×1~2μm,无厚垣孢子。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玫烟色拟青霉与噻嗪酮的质量比优选为玫烟色拟青霉:噻嗪酮=100:1.5~16。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玫烟色拟青霉为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或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浮液。
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5~4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2~40%、填料占复配杀虫剂9~41%。
所述稳定剂为甘油、二甲亚砜或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助剂为吐温-80、洗衣粉、十二烷基磺酸钠、皂素、木质素磺酸钠或分散剂萘基甲烷二磺酸钠(NN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填料为滑石粉、陶土或粘土。
本发明所述复配杀虫剂可以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等剂型。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复配杀虫剂在防治粉虱类害虫和叶蝉类害虫方面的应用。
最优选地,所述粉虱类害虫为烟粉虱或白粉虱;所述叶蝉类为茶小绿叶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的菌株是从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分离获得,为中国本土的菌株,并非从国外引进,能很好地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
本发明适应了有机食品生产的需求,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5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樱桃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