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6643.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9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雷武军;何永虎;张家春;段海军;杨露勇;徐平;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06 | 分类号: | B21B13/06;B21B2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42469 四川省内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钢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轧机。
背景技术
轧机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将钢板制作成更薄的钢板板材,以便于一些生产领域的使用。传统的轧机由一个支撑辊、一个中间辊和一个工作辊构成,由于结构的限制,传统轧机的轧钢效果有限,且轧钢时所能提供的外力和轧钢的宽度也有限。随着现在生产需求的发展,需要使用更大量的且宽度更宽的宽带钢,使用传统的轧机设备难以提供相应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效生产宽带钢能力的轧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轧机,包括成对的工作辊、成对的中间辊和成对的支撑辊,所述成对的工作辊之间构成轧钢进口和轧钢出口,成对的工作辊设置于成对的中间辊之间,所述工作辊和中间辊均设置于成对的支撑辊之间,支撑辊、中间辊和工作辊处于一条竖直的直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工作辊的直径范围为Φ290~Φ310毫米,工作辊的长度范围为1000~1200毫米。
进一步的是,中间辊的直径范围为Φ370~Φ400毫米,中间辊的长度范围为900~1150毫米。
进一步的是,支撑辊的直径范围为Φ850~Φ900毫米,支撑辊的长度范围为900~1080毫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成对的工作辊、成对的中间辊和成对的支撑辊,并且将所述成对的工作辊之间构成轧钢进口和轧钢出口,成对的工作辊设置于成对的中间辊之间,所述工作辊和中间辊均设置于成对的支撑辊之间,可以有效提高设备轧制钢板时的制备效率。在实际使用时,将待轧钢板从轧钢进口送入,在上下工作辊作用下,可以快速的进行轧制并实现制备。由于上下工作辊都有各自的中间辊和支撑辊进行支撑,故可以提高轧制时的进板速度,有效快速的生产带钢。本发明可以用于快速生产以宽带钢为代表的带钢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支撑辊1、中间辊2、工作辊3、轧钢进口31、轧钢出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轧机,包括成对的工作辊3、成对的中间辊2和成对的支撑辊1,所述成对的工作辊3之间构成轧钢进口31和轧钢出口32,成对的工作辊3设置于成对的中间辊2之间,所述工作辊3和中间辊2均设置于成对的支撑辊1之间,支撑辊1、中间辊2和工作辊3处于一条竖直的直线上。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按需要生产的带钢标准定好成对的工作辊3之间的间距,设置好轧钢进口31和轧钢出口32。在将成对的工作辊3设置于成对的中间辊2之间,以及将工作辊3和中间辊2均设置于成对的支撑辊1之间时,需要保证支撑辊1、中间辊2和工作辊3处于一条竖直的直线上,这样的布置结构简单且力传递效果好。
为满足某些宽带钢的生产需要,可以在上述结构的前提下,对工作辊3的参数进行调整,具体的:工作辊3的直径范围为Φ290~Φ310毫米,工作辊3的长度范围为1000~1200毫米。由于采用了成对的工作辊3布置,可以在这样结构前提下直接将工作辊3的直径范围为Φ290~Φ310毫米,这样改进是为了让轧制效果更好,而工作辊3的长度范围设计为1000~1200毫米,是为了能直接生产出宽度更大的宽带钢,据实践数据,可以生产带宽1010mm的带钢,生产极薄规格至0.18mm的薄带钢。
基于同样的构思,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生产能力,可以有以下方案供选择:调整中间辊2尺寸,中间辊2的直径范围调节为Φ370~Φ400毫米,中间辊2的长度范围为900~1150毫米。增加中间辊2的直径尺度以及增加中间辊2的长度可以让工作辊3得到更好的力传递。同样的,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辊1的结构参数:支撑辊1的直径范围为Φ850~Φ900毫米,支撑辊(1)的长度范围为900~1080毫米。也可以让工作辊3得到更好的力传递。上述的尺寸增加,都是在本发明的结构布置前提下才会取得对应的增产效果,具体是由于成对设置的支撑辊1、中间辊2、工作辊3可以上下一起夹紧待轧钢带,可以独立于周围设备并实现增加生产能力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卷板夹紧开卷设备
- 下一篇:中央空调清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