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及铝镇静钢的连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6961.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9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吴国荣;陈永;曾建华;潘红;唐生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王秀君 |
地址: | 61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熔型 中间 覆盖 镇静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以及一种使用该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铝镇静钢的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对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相应的,对炼钢辅助材料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精细化。继结晶器保护渣后,原本粗放型中间包覆盖剂也已经受到重视。普通的酸性覆盖剂已不能满足生产高附加值钢材的需要。酸性覆盖剂的最大优点是保温效果好,最大缺点是不能净化钢水,甚至还可能污染钢水。浇注铝镇静钢时,使用酸性覆盖剂会发生反应:3(SiO2)+4[Al]=2(Al2O3)+3[Si],从而污染钢水。
例如,某钢铁企业的2050mm热连轧机组的产品定位于能源石化、汽车、工程机械、压力容器等重要领域用高级别管线钢,高强汽车结构钢、是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板卷生产线,主要品种包括高级别管线钢、汽车板钢、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等。为保证上述品种尺寸以及质量要求,炼钢配备了两台大断面的板坯连铸机,其断面分别为950~1650mm×230mm和1300~1930mm×(230、250)mm。在投产初期,钢水从LF出站到浇注过程中,酸溶铝成分不稳定,酸溶铝在中间包中烧损达到0.01%~0.02%,较为严重,其原因可能是酸性覆盖剂与钢水发生反应:3(SiO2)+4[Al]=2(Al2O3)+3[Si]所致。而且钢水洁净度不理想,铸坯总氧含量偏高。此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行以及高附加值品种开发进度。因此,必须开发出新的中间包覆盖剂,来保证生产的顺行及新产品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铝镇静钢使用的中间包覆盖剂以及一种使用该中间包覆盖剂的铝镇静钢连铸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按重量计包括45~50份的CaO、不大于4份的SiO2、不大于5份的MgO、35~40份的Al2O3、3~8份的Na2O、不大于1.5份的CaF2、以及3~6份的C,并且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碱度为10~18,熔点为1200℃~1400℃。
在本发明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按重量计可以包括47~49份的CaO、3~4份的SiO2、2~4份的MgO、37~39份的Al2O3、4~7份的Na2O、0.5~1.3份的CaF2、以及4~6份的C。
在本发明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碱度可以为12~16。
在本发明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熔点可以为1250℃~1350℃。
在本发明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粒度优选为不大于5mm,并且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中粒度≤3mm的颗粒占总重量的90%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铝镇静钢的连铸方法。所述连铸方法包括将铝镇静钢水注入中间包,然后采用如上所述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来覆盖位于中间包中的铝镇静钢水的液面,随后进行连铸。
在本发明的铝镇静钢的连铸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的用量可以为0.31~0.45千克/吨钢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降低铝镇静钢钢水中的酸溶铝在中间包内的烧损,提高钢水洁净度,能够降低连铸钢坯的总氧含量,从而能够为生产的顺行及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预熔型中间包覆盖剂及铝镇静钢的连铸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