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的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37176.3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温烨婷;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网型微 电网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的构造。
背景技术
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构成微电网系统,现有技术构成微电网通常采用并网或离网两种方式,其典型的微电网构造是并网方式如图1,离网方式如图2所示。
众所周知,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如光电、风电均为间歇式不稳定电力,需要储能系统进行平抑,因此储能子系统成为了微电网构成的核心之一,其占微电网投资的40%或更多。现有技术在并网型微电网中储能子系统作为PQ源接入变压器及公共电网电力线,进行蓄电和放电主要作用是削峰填谷;在离网微电网中储能子系统作为V/F源接入变压器及微电网电力线进行余存亏供,主要作用是平抑电力波动建立稳定的微电网电压和频率。正如大家所知,P/Q源受控性好,但不能自动响应功率变化;V/F源可以自动响应功率变化,但又不受控,影响蓄电池的运行寿命。对于离网型微电网而言,V/F源是微电网的电力支撑单元,必不可少,由于V/F源不受控使蓄电池处于不能有效进行合理充放电,造成蓄电池不健康运行,严重影响蓄电池寿命,也影响了微电网的寿命和投资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构成微电网的上述缺陷,提高微电网的寿命和投资效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离网型微电网构造,包括:第一储能子系统、第二储能子系统、光伏发电子系统、监控系统、系统总线、降压变压器、升压A变压器、升压B变压器、升压C变压器、微电网电力线、交流配电柜、用户负载,其特征是:
第一储能子系统接升压A变压器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构成第一储能蓄电供电路径;
第二储能子系统接升压B变压器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构成第二储能蓄电供电路径;
光伏发电子系统接升压C变压器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构成发电供电路径;
用户负载接交流配电柜并通过降压E变压器连接微电网电力线,构成负载用电电力路径;
监控系统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第一双向储能逆变器、第二双向储能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及交流配电柜,构成监控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储能子系统的特征是,第一储能蓄电池组连接第一双向储能逆变器构成;
所述第二储能子系统的特征是由第二储能蓄电池组连接第二双向储能逆变器构成;
所述光伏发电子系统的特征是光伏发电组件阵列通过直流柜连接光伏逆变器构成;
第一储能子系统和第二储能子系统在微电网中,一个作为电压源模式(V/F)工作,一个作为电流源模式(P/Q)工作;第一储能子系统和第二储能子系统可以由监控系统动态控制其互换工作模式。
由此,第一储能蓄电池组和第二储能蓄电池组均可以轮流在P/Q方式下工作,使蓄电池能够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储能系统的效能,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延长了储能蓄电池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并网方式微电网构造图
图2是典型的离网方式微电网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的构造的原理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图1对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的构造给予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离网型微电网的构造,包括:第一储能子系统(1)、第二储能子系统(2)、光伏发电子系统(3)、监控系统(4)、系统总线(5)、降压变压器(6)、升压A变压器(7a)、升压B变压器(7b)、升压C变压器(7c)、微电网电力线(8)、交流配电柜(9)、用户负载(10),其特征是:
第一储能子系统(1)接升压A变压器(7a)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8)构成第一储能蓄电供电路径;
第二储能子系统(2)接升压B变压器(7b)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8)构成第二储能蓄电供电路径;
光伏发电子系统(3)接升压C变压器(7c)并连接微电网电力线(8)构成发电供电路径;
用户负载(10)接交流配电柜(9)并通过降压E变压器(7e)连接微电网电力线(8),构成负载用电电力路径;
监控系统(4)通过系统总线(5)连接第一双向储能逆变器(1b)、第二双向储能逆变器(2b)、光伏逆变器(3c)及交流配电柜(9),构成监控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储能子系统(1)的特征是,第一储能蓄电池组(1a)连接第一双向储能逆变器(1b)构成;
所述第二储能子系统(2)的特征是由第二储能蓄电池组(2a)连接第二双向储能逆变器(2b)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7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0kV配网串联补偿装置及调控方法
- 下一篇:NL输入规定综合漏电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