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轨铝合金车辆空调排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8257.5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邢淑梅;王天宇;韩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车辆 空调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轨车辆空调排水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对于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轻量化、高速化、国产化已成为轨道车辆运输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公司为了适应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多样性,除了生产不锈钢车辆外,还进行了铝合金车辆的研制与生产。铝合金车辆主要采用大断面中空挤压型材,既能保证车体强度又能减轻车体本身自重。
城轨车辆采用薄型一体式空调机组,安装于车顶专设的空调平台上,用以调节客室内的温度,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空调机组工作时,车内的空气通过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滴,所以,要在空调机组的下方设置一个空调排水系统,用以集中排放空调机组工作时生成的冷凝水,由排水管将水引到车外而起到除湿作用。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排水槽设于空调平台上方,排水管延伸至车下。存在以下缺点:一、排水槽设于空调平台上部,沿车长方向较长,下雨时,不利于雨水的流淌,会造成空调平台上排水槽周边积水。二、排水管一直延伸到车下,需要在车体底架开孔,降低底架的强度,同时,在安装其它设备时还要考虑是否干涉。安装时比较麻烦,需要现车研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利的城轨铝合金车辆空调排水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城轨铝合金车辆空调排水系统,包括车辆顶部的空调机组以及空调平台,其特征在于:排水槽安装于平台型材下方,空调平台的型材上开设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槽上端面的开口相适配,排水槽底部连接有前排水管,前排水管通过软管连接于后排水管,后排水管连接到侧顶雨檐。
排水槽上端面的开口向内翻转形成翻边,翻边朝上的一面与空调平台型材的下面相粘合。
排水槽的外部包有保温材料。
车辆侧顶上设有通孔,后排水管穿过侧顶,并且后排水管与机车侧顶相焊接。
前排水管和后排水管为铝管,软管与铝管之间用钢扎带进行固定扎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调机组与空调平台之间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排水槽安装稳固;采用结构胶粘剂进行粘接,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了焊接量;排水管延伸到雨檐,方便排水,不用在底架开孔,提高底架强度,又给车上其它设备的安装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空调排水系统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水槽组成结构图。
图4为水槽组成和车体装配结构图。
图5为图4中Ι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排水槽,11-翻边,21-前排水管,22-后排水管,3-空调机组,4-空调平台,5-侧顶,7-软管,8-钢扎带,9-粘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排水槽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在槽体一侧的底部开有排水孔,将前排水管21直接焊接在排水槽体上,与排水槽体成一体。在排水槽体的上周边设有呈平板状向内侧延伸的翻边11,排水槽体可拼焊,焊后在焊缝处涂密封胶,密封的同时也起到防腐的作用。排水槽1的外部包有保温材料,确保空调冷凝水滴入槽体时不会因为温差而在外表面出现冷凝结露现象。
排水槽组成与车体装配关系如图4所示,在空调机组3下方的空调平台4上开设有与排水槽1上端面的开口相同的空调排水口,并在平台型材排水口的周围铣一个与排水槽1内翻边11等长的口,然后通过结构胶粘剂将排水槽1粘接在空调平台型材的下方,型材下沿与排水槽1周边焊接。
在车辆侧顶5上开孔,后排水管22焊接于侧顶5,与侧顶5成一体,通过此管可将冷凝水排到雨檐。前排水管21和后排水管22为铝管,两管之间通过PVC软管进行连接,软管与铝管之间用钢扎带8进行固定扎紧,保证排水,也方便安装。此结构既能将空调冷凝水排出车外,又能排出空调平台上的各种积水,不存在积水的现象,而且排水效果好。
本发明通过优化装配结构,改变排水槽形状与安装方式,将排水槽设于空调平台下方,空调机组与空调平台之间没有阻挡,保证雨水的顺利流动,同时实现与空调平台型材更好的配合,改变排水管的走向,将排水管直接引到侧顶雨檐,将空调冷凝水沿雨檐排出,解决因排水管直到车下过长而给车上其它设备安装带来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8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食品功能成份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电度电费即时计算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