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8787.X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生;孙朝杰;潘新祥;孙野青;李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577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含水量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含水量的检测技术,特别是一种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机械设备的“血液”,它在机械设备中起着密封、润滑、减磨、冷却、清洗、减振和防腐等重要作用。润滑系统以及润滑副元件的寿命与润滑油的清洁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其中润滑油中的水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之一,科学准确的获得水分含量测量结果,是目前润滑油污染度检测的主要目标。
目前对于润滑油含水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容法、电磁波法和电导率法等。
蒸馏法,是一种传统的离线检测方法,即将所取的油样品中加无水溶剂,在水分测定仪中蒸馏,最终将油水分离,分别测量油、水的质量,从而得到原油质量含水率,由样品的含水率便可推断出整个油品的含水率情况。这种离线的检测方法不仅检测周期长、成本高、程序繁琐,而且过分依赖实验人员获得和处理实验数据,不能实时地反映润滑油的含水量。
电容法,即利用水和油的介电常数相差很大的原理实现原油含水率检测,含水率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润滑油介电常数的较大变化,可将介电常数的变化反映为电容值的变化,通过测量电容值就得到了含水率。但该检测方法易受到温度和杂质积聚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计量漂移,长期稳定性差等缺点。
电磁波法,即根据油和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它们对电磁波吸收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利用震荡电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并将其辐射到油水混合物中,并对穿过混合流体的电磁波进行接收,含水率不同时,混合流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也不同,通过接受到的电磁波的强度来检测原油含水率。其缺点是油中通常含有其它杂质,不同杂质的吸收能力不同会影响测量精度,且探头制作复杂,成本高,使用和维护困难,所以实际应用比较少。
电导率法,即利用油和水的电导率差异很大的特点,将相互平行且距离固定的两块极板(或圆柱电极),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然后通过电导仪测量极板间电导。该方法有许多限制条件,如测量值与流体流态有关,电导率与液体离子浓度有关等。
综上分析,润滑油含水量实时准确的检测是润滑油污染度检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可实现检测结果准确且可实时在线测量的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包括平台、微流控芯片、驱动组件、样品聚集组件、红外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信号及数据处理组件,所述的平台为暗室结构,红外发射组件与平台连接,微流控芯片和光接收组件固定在平台内,微流控芯片分别与驱动组件、样品聚集组件连接,光接收组件与信号及数据处理组件相连接。
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由基片和盖片构成,所述的盖片表面设有两个样品储液池,两个样品储液池之间设有连通的样品通道,样品通道内设有检测区域,样品通道的检测区域内设有微电极,样品储液池内设有驱动组件。
所述的样品聚集组件由微电极和函数发生器构成,所述的微电极安装在微流控芯片样品通道的检测区域内;
所述的红外发射组件由单片机、功率放大电路和红外光源构成,所述的单片机与功率放大电路和红外光源依次串联连接;
所述的信号及数据处理组件由放大器、滤波电路和数模转换器构成,所述的放大器与滤波电路和数模转换器依次串联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的驱动组件为压力驱动组件。
本发明所述的的光接收组件为探测红外光的装置,所述的探测红外光的装置包括光电导探测器。本发明所述的光电导探测器为硫化铅光电导探测器。
本发明所述的基片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的盖片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一种润滑油含水量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含水润滑油的样品加入到样品储液池,开启驱动组件,使含水润滑油沿着样品通道流动;开启红外发射组件、光接收组件和信号及数据处理组件;红外发射组件中的单片机输出一定的脉冲驱动红外光源,获得合适的光强,便于检测;
B、开启样品聚集组件,由函数发生器提供高频低压电,使样品通道的检测区域里形成高强度电场,使润滑油中分散的微水滴在电场力作用下朝着电场强度高或低的区域运动;
C、流经检测区域的润滑油中的微水滴在样品聚集组件的作用下形成大水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87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