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补工程用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9384.7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霞;张文兵;马勍;姚斯立;党镇平;石莉敏;蔺跃红;李树平;杨兰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5/00 | 分类号: | H01T15/00;H02H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火花放电 间隙 触发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补工程中火花放电间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补工程中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逐级升高,并且传输距离增大,因此对电力输电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串补工程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传输功率,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投入电网运行。串补工程中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是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害的一种重要保护装置。火花放电间隙作为避雷器的后备保护,并联在避雷器两端,作为避雷器的后备保护,由放电间隙将过高的能量进行泄放,对避雷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更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火花放电间隙的放电方式有两种:自触发放电和强迫触发放电。对于强迫触方式,其触发装置需要能量对其触发后强行使间隙放电击穿。
对于实验室设备而言,要实现火花放电间隙的放电很容易,因为实验室的条件比较充足,然而,如果要将其在实际的系统平台上实施,则存在很大的困难,最主要的就是触发的动力来源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在实际的系统平台上的串补工程用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串补工程用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包括火花间隙,火花间隙的两端并联有氧化锌可变电阻、断路器,以及电容器组,所述氧化锌可变电阻、断路器,以及电容器组并联连接;所述电容器组包括并联的多个支路,每个支路由多个电容器组串联而成,每个支路中的每个电容器组包括串联的串补工程用电容器C21和C24、取能电容器C22,以及分压电容器C23,所述取能电容器与分压电容器串联联结后形成的取能电路和串补工程用电容器并联联接,触发火花间隙放电的等离子体喷射设备与所述取能电容器相连。
所述串补工程用电容器C21和C24以及取能电容器C22和分压电容器C23满足以下关系:
所述串补电容器为H型电桥。
所述取能电容器地电位与火花间隙地电位共地。
上述所述的触发装置的触发方法为:当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流过电流幅值较小,电容器组电压较低,取能电容器未能储能至要求值而不能够进行有效地触发;当线路发生故障后,由于流过线路电流幅值较大,电容器组电压迅速升高,相应地,取能电容器上电压也迅速升高,从而使电容器储能达到可靠触发设定值,此时,若接收到继电保护触发信号,取能电容器放电,对等离子体喷射设备提供能量来源,从而喷射等离子体,使得火花间隙可靠击穿,形成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本发明触发装置中,取能电容器与分压电容器串联后和串补工程用电容器并联联结,触发火花间隙放电的等离子体喷射设备与所述取能电容器相连,这样,当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流过电流幅值较小,电容器组电压较低,相应地,取能电容器上电压也不高,从而保证了此时即使继电保护误触发,而由于取能电容器未能储能至要求值而不能够进行有效地触发;当线路发生故障后,由于流过线路电流幅值较大,电容器组电压迅速升高,相应地,取能电容器上电压也迅速升高,从而使电容器储能达到可靠触发设定值。此时,若接收到继电保护触发信号,取能电容器放电,对等离子体喷射设备提供能量来源,从而喷射等离子体,使得火花间隙可靠击穿,形成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触发装置的具体电路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容器组C2的电路图;
图3为图1中的电容器组C4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串补工程用火花放电间隙触发装置包括:火花间隙G,火花间隙G的两端并联有氧化锌可变电阻MOV、断路器CB,以及电容器组。所述氧化锌可变电阻MOV、断路器CB,以及电容器组并联连接。所述电容器组包括并联的多个支路,每个支路由多个电容器组串联而成,本发明以两个支路,每个支路串联两个电容器组为例进行说明。
请特别参阅图2和图3所示,每个支路中的每个电容器组由若干个电容器C21、C24、C25、C26或者C41、C44、C45、C46串联而成,在其中的一个电容器(或者叫匹配电容器)两端并联有相互串联的取能电容器C22或者C42和分压电容器C23或C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9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