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气管柱丢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0788.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达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丢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用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注气管柱丢手工具。
背景技术
现用的注气丢手,一般由球、球座、锁块、回接筒等构成,为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贡献了力量,但上述结构的丢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功能单一,只能实现液压丢手,不能实现机械丢手;上部油管若处理不干净,球座易积累脏物,投球后钢球无法到位,无法实现丢手功能;结构复杂,包括多个锁块,装配时极不方便,丢手后,锁块也易脱落造成井下落物;底部无插管,注气管柱中的碟板安全阀处于关闭状态,下井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灌浆以平衡管柱内外压差。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注气管柱丢手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气管柱丢手工具,具有液压和机械两种丢手方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避免了管柱下入过程的灌浆工序,而且丢手后还能满足后期的注气生产需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气管柱丢手工具,包括中心管及套在中心管外侧的回接筒,并且两者之间形成环空,该环空为活塞腔,活塞腔中安装活塞,所述中心管下端连接球座,球座上口设置钢球,所述球座下端连接插管。
所述中心管上端连接在上接头内侧,且和上接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回接筒连接在上接头外侧下端。
所述上接头下部设有锁爪机构,锁爪是分瓣结构,具有弹性,锁爪通过反扣螺纹与回接筒连接。
所述回接筒上方的上接头外侧套有防转套,防转套通过防转剪钉与回接筒固定。
所述活塞由剪钉固定在中心管上,且分别和内部的中心管和外部的回接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活塞内部开设内圆环台,中心管外部开设外圆环台,活塞通过内圆环台卡顶在中心管的外圆环台上。
所述插管外侧设置有连接在回接筒内侧的下接头,下接头和回接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具有液压和机械两种丢手方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避免了管柱下入过程的灌浆工序,而且丢手后还能满足后期的注气生产需要。
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将球座固定放置在工具下部,将原来的球座运动改为单独的活塞运动,避免了脏物积累对丢手动作的影响;将锁块固定改为锁爪机构固定,既能实现液压丢手,在液压作用失效时,还可通过机械方式丢手,安全可靠;工具底部安置插管,管柱连接后,可以使注气管柱下部的碟板安全阀处于打开状态,使管柱内外连通,下入过程中不用灌浆,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注气管柱丢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接头1、中心管2、防转套3、防转剪钉4、密封圈5、活塞6、剪钉7、回接筒8、钢球9、球座10、下接头11、插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参见附图1,一种注气管柱丢手,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2、防转套3、防转剪钉4、密封圈5、活塞6、剪钉7、回接筒8、钢球9、球座10、下接头11、插管12。
上接头1分别与中心管2和回接筒8连接,上接头下部设有锁爪机构,锁爪是分瓣结构,具有弹性,锁爪通过反扣螺纹与回接筒连接,活塞6置于中心管2和回接筒8之间对上接头上的锁爪形成支撑作用,由剪钉7固定,并通过密封圈5密封,上接头1外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达,未经田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0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