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40950.6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贵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弘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每天将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污水,这些污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虽然能大大改善出水的水质,但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甚差,出水色度,COD往往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年来,国内对制药污水采取强化处理和物化处理(混凝,气浮,化学氧化等),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仍未见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于生产。国外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则通过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再进行活性炭吸附处理,三级处理虽然能在效地去除制药废水的有机物和色度,但处理费用昂贵,难以在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中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下端连接一个控制阀,控制阀通过输送管道与第二过滤器连接,该第二过滤器中设有上层过滤层以及下层过滤层,第二过滤器的下端面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第二过滤器上端设置一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通过一回流管与进水管连接。
所述第一过滤器由容器体以及设置在该容器体中的滤芯构成,所述滤芯为若干活性碳或者炉灰构成的滤芯。
所述输送管道为设有第一转折部和第二转折部的输送管道。
所述上层过滤层为采用若干炉渣构成的上层过滤层。
所述所述下层过滤层为采用若干鹅卵石构成的下层过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很简单,又由于炉渣和炉灰都可以取自于工厂的锅炉的排放,因此,不但利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实现了以废治废,降低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改进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10、第二过滤器50,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20,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下端连接一个控制阀30,控制阀30通过输送管道40与第二过滤器50连接,该第二过滤器中设有上层过滤层51以及下层过滤层52,第二过滤器50的下端面连接有出水管60,所述第二过滤器50上端设置一溢水口80,所述溢水口80通过一回流管81与进水管20连接。
第一过滤器10由容器体以及设置在该容器体中的滤芯构成,所述滤芯为若干活性碳或者炉灰构成的滤芯。采用活性碳或者炉灰作用滤芯,可以将水质表现淡黄,混浊,不透明等特点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悬浮物,少量的胶体物及未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吸附。第一过滤器10的上端连接进水管20,该进水管20用于污水的输入。第一过滤器10的下端连接一个控制阀30,控制阀30用于调整经第一过滤器10处理的废水输出流量。控制阀30通过输送管道40与第二过滤器50连接,输送管道40为设有第一转折部41和第二转折部42的输送管道,通过第一转折部和第二转折部有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提高废水在第二过滤器中的过滤效率。第二过滤器50中设有上层过滤层51以及下层过滤层52,上层过滤层51与下层过滤层52之间采用滤网进行分隔。上层过滤层51为采用若干炉渣构成的上层过滤层,用炉渣可进一步吸附较大的颗粒物,下层过滤层为采用若干鹅卵石构成的下层过滤层,使用鹅卵石用于滤出过滤吸附残留介质和水中较大颗粒物,在第二过滤器50上端设置一溢水口80,防止第二过滤器50长期使用后出现堵塞而造成整个装置压力过高,所述溢水口80通过一回流管81与进水管20连接,对溢出的污水进行处理,防止污水流出。
本发明整体结构很简单,又由于炉渣和炉灰都可以取自于工厂的锅炉的排放,因此,不但利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实现了以废治废,降低处理成本。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弘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弘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0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前壳大边框超窄锌合金嵌件精密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磁力双向排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