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1291.8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高战团;许午;庄秀丽;陈学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2 | 分类号: | A61L31/12;A61L31/1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冯琼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医用 多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组织粘连是指结缔组织纤维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在外科手术中,组织粘连既是外科领域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组织粘连常常导致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包括肠梗阻、慢性盆腔炎等,增加了再次手术的困难以及并发症的潜在性。可吸收医用膜是一种高分子医用功能材料,在预期时间内降解为CO2和H2O,可吸收医用膜在术后防组织粘连等外科手术应用较广。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1331913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没有孔的医用膜,该无孔医用膜的组分为聚DL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虽然该无孔医用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组织粘连的效果,然而该无孔医用膜不利于组织液交换和伤口愈合,限制了其应用。
作为上述无孔医用膜的替代品,现有技术又发展了带孔的医用膜。专利号为CN10140503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孔的医用膜,该医用膜的组分为生物吸收性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括丙交酯与已内酯的共聚物;该医用膜的气孔率为0.1%~82%,平均孔径为9μm~34μm。该有孔的医用膜虽然能够利于组织液的交换和伤口的愈合,但该医用膜的力学强度较差,在手术缝合过程中容易撕裂,影响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提高了其抗撕裂性和柔韧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包括膜基质和掺杂在所述膜基质中的可吸收纤维。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纤维的含量为20wt.%~80wt.%。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纤维的含量为25wt.%~70wt.%。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纤维为均聚物纤维和/或共聚物纤维;
所述均聚物纤维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胶原蛋白、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乳酸、乙二醇或三亚甲基碳酸酯均聚得到的均聚物纤维;
所述共聚物纤维包括壳聚糖、甲壳素、胶原蛋白、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乳酸、乙二醇和三亚甲基碳酸酯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纤维。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纤维包括聚ε-己内酯纤维、聚丙交酯纤维、壳聚糖纤维和聚丙交酯乙交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医用多孔膜的厚度为0.01mm~0.15mm。
优选地,所述可吸收医用多孔膜的孔径为0.05μm~40μm;
可吸收医用多孔膜的孔隙率为50%~95%。
优选地,还包括掺杂在所述膜基质中的辅助性组分;
所述辅助性组分包括药物、可吸收无机物和可降解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铸膜液;
b)将所述步骤a)的铸膜液与可吸收纤维混合,制膜得到聚合物膜;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的聚合物膜在凝固液中进行相转化,得到可吸收医用多孔膜。
优选地,所述步骤a)铸膜液中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05g/mL~1.0g/m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包括膜基质和掺杂在所述膜基质中的可吸收纤维。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包括可吸收纤维,所述可吸收纤维掺杂在所述膜基质中,可吸收纤维增强了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单向或双向的拉伸强度,提高了其抗撕裂性和柔韧性。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医用多孔膜具有较好的组织阻隔效果和透气性,使膜两侧组织液流通顺畅,方便膜两侧的营养物质的交换。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医用膜的拉伸强度高达22.8N/mm2,孔径为0.05μm~40μm,孔隙率为50%~9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包括膜基质和掺杂在所述膜基质中的可吸收纤维。
本发明提供的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包括可吸收纤维,所述可吸收纤维掺杂在膜基质中,可吸收纤维增强了可吸收医用多孔膜单向或双向的拉伸强度,提高了其抗撕裂性和柔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12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插座
- 下一篇:用于生产纯柏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