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环雾喷槽吸气体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1484.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傅泉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环雾喷槽 吸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燃烧试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环雾喷槽吸气体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阻燃性指的是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对于阻燃性电缆来说,主要适用于某些易燃易爆的特定环境(如矿井)。电缆的阻燃性能的检测主要通过GB/T 18380《电线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来进行,其中包括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通常人们简称为“成束电缆燃烧试验”。
成束电缆燃烧试验仪,用于判定评价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或光缆在规定条件下抑制火焰垂直蔓延的能力,由试验箱、电器控制系统、空气源、引燃源流量控制系统(丙烷燃气和空气压缩气体)、钢梯、灭火装置、排放物净化装置等组成。 按照GB18380.31—2008《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的要求制作。国内现有的试验机其烟雾收集塔一般分为三部分:喷淋装置、烟尘过滤装置、排烟装置。喷淋装置:为特种过滤材料提供喷水,特种过滤材料能够过滤烟尘,但造价过高、体积庞大、仅安装空间就20米长。烟尘过滤装置:采用饮用水之过滤材料过滤,过滤烟尘使排出的烟为白色烟雾。排烟装置装有大功率的排风扇,执行强制性排风,安装有电动闸门能控制风的流速,因排烟装置功率大而产生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螺旋环雾喷槽吸气体吸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环雾喷槽吸气体吸收装置,包括排气风机、烟道、水箱和供水装置,所述烟道一端连接排气风机,另一端通入水箱中,还包括圈环喷雾器,所述的圈环喷雾器由PVC水管制成螺旋管网,在螺旋管网内侧按设计要求均匀设有多个喷雾头,所述螺旋管网一端通过进水口与供水装置相连,另一端堵死。
所述螺旋管网上相邻两个喷雾头之间成15-45°夹角。
所述的排气风机为轴流抽风机。
所述的烟道为由铁皮围成的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管道,烟道长度为1.5米~6米,烟道通入水中的深度为15-25㎜。
所述的供水装置由水泵和管路组成,所述管路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
所述水箱由铁板焊接而成且上部开口,长宽高均为1000±10㎜。
所述水箱的箱体底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道上设有排污阀,水箱的箱体上设有溢流孔。
本发明的有益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体积小,占地空间少,气体净化效果好,水资源能实现循环利用,符合国家节能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螺旋管网的左视图。
图中:1、排气风机,2、进水口,3、喷雾头,4、烟道,5、螺旋管网,6、水箱,7、溢流孔,8、排污阀,9、排污管,10、管路,1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发明一种螺旋环雾喷槽吸气体吸收装置,包括排气风机1、烟道4、水箱6和供水装置,所述烟道4一端连接排气风机1,另一端通入水箱6中,还包括圈环喷雾器,所述的圈环喷雾器由PVC水管制成螺旋管网5,在螺旋管网5内侧按设计要求均匀设有多个喷雾头3,所述螺旋管网5一端通过进水口2与供水装置相连,另一端堵死。所述螺旋管网5上相邻两个喷雾头3之间可以为15°、20°、30°、40°、45°夹角。
所述的排气风机1为轴流抽风机。所述的烟道4为由铁皮围成的正方形管道,烟道长度为6米,烟道通入水中的深度为20㎜。所述的供水装置由水泵11和管路10组成,所述管路10一端连接进水口2,另一端通过水泵11与水箱6相连。所述水箱6由铁板焊接而成且上部开口,长宽高均为1000±10㎜。
所述水箱6的箱体底部设有排污管9,排污管道9上设有排污阀8,当水箱中有杂质时打开排污阀排出杂质,使杂质不堵塞管路;水箱6的箱体上设有溢流孔7,当水箱里的水超过一定高度时从溢流孔流出,保证烟道通入水中的深度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1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吸盘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保温箱的保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