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PEI介导转染的聚酯壳层的熔融超声组装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42103.3 申请日: 2013-12-03
公开(公告)号: CN103642840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9
发明(设计)人: 吴允昆;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87 分类号: C12N15/87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50002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pei 转染 聚酯 熔融 超声 组装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基因转染的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PEI等阳离子聚合物介导高效转染的聚酯保护壳层的熔融超声自组装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而亟待建立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体系。在国际上,基因治疗已被发展用于对抗基因缺失或突变的策略,成为肿瘤安全治疗策略中的研究热点。各种高效和低毒的基因运载体随之被积极地研究、开发,和应用。包括多种阳离子聚合物在内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介导转基因表达的能力,已成为取代具有潜在风险的病毒载体的新一代生物安全转基因材料。在众多非病毒阳离子转基因载体中,如磷酸钙、阳离子脂类/脂质体、壳聚糖、聚乙烯亚胺PEI,以及基于特殊技术的材料中,高分子量(HMW)PEI因具有出色的基因传递能力广泛的为人所知,而其细胞毒性亦不可忽视。PEI25k等阳离子聚合物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对细胞产生毒性,即早期(30分钟)整合至细胞膜导致细胞坏死病变、24小时候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程序。能够不影响PEI25k等阳离子聚合物负载DNA能力和实现高效转染的二级保护载体,由于其直接在阳离子聚合物/DNA复合物表面固化成层,起到隔离PEI25k/DNA等复合物与细胞膜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因此是一种简单易行降低转染毒副作用、增强外源蛋白可控制高效表达的新思路,然而,这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通常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共价修饰等方法达到降低HMW PEI等阳离子聚合物毒性的目的,相对耗时,并且可能因为减少PEI25k等聚合物的功能基团而削弱其结合DNA的能力。因而,实际应用于PEI等阳离子聚合物高效转染的保护型载体亟待开发。已有文献报道,超支化聚酯聚甘油醇-聚乳酸在37℃下呈现固体,特定条件下具有两亲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用于阳离子复合物高效转染的保护二级载体(壳层)的熔融超声自组装技术,该壳层形式的保护载体可保护细胞和控制胞内外源DNA释放,从而降低细胞毒性,达到控制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专利针对HMW PEI等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胞毒性机制,设计了由具有微弱负电荷的超支化固体脂生物材料聚甘油醇-聚酯(PG-PLA)组装形成的保护壳层,其形成过程是,在熔融超声充分分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水的条件下发挥聚甘油醇-聚酯两亲性,在不破坏DNA活性和有效变性细菌等生物污染源蛋白组分的条件下促使PG-PLA在PEI25k/质粒纳米复合物表面共组装形成保护层,在蒸馏、挥发有机相及降温过程中使该保护层凝固温相对稳定的壳层,从而有效隔离HMWPEI与细胞膜及细胞因子的接触、延迟HMW PEI从细胞清除、控制质粒DNA在细胞内的释放及蛋白表达时相。该纳米体系将对于解决HMW PEI等阳离子聚合物的毒性及转染瞬时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其它转基因体系及药物传递体系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1PG-PLA合成与鉴定

多聚甘油醇PG(48mg)和D,L-丙交酯(222mg)混于彻底干燥、经硅烷化处理并有搅拌子的反应管中。加入溶解于20μL干燥甲苯的Sn(Oct)2(0.01mg)。反应管抽真空充氮气反复三次,真空条件下封管,于140℃油浴锅中反应48小时。将产物溶于DMSO,于室温在去离子水中透析,冷冻干燥获得PG-PLA。以DMSO-d6作为溶剂,对PG-PLA进行1HNMR核磁图谱分析。采用KBr压片纸样法对PG-PLA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采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应用体积-排除色谱偶联多角激光散射(SEC-MALLS)法检测PG-PEI分子量。以数码熔点仪测定PG-PLA的熔点。经检测,该壳层基本成分为聚甘油醇和聚乳酸,分子量为1.08×105Da,玻璃化温度为62℃

在75℃下将0.2mgPG-PLA熔化分散至1.5mL去离子水。在梯度下降的温度下用马尔文公司的粒径仪测定颗粒粒径、Zeta-电位和导电率。

2PG-PLA/PEI25k复合物的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2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