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聚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2207.4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3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成;胡双虎;蒋秀明;李丹丹;刘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49/04 | 分类号: | D03D4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多层 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聚纱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是国内外新兴的一种织造设备。目前国内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编织工艺是将多股片状碳纤维分多层进行编织成有一定幅度和厚度的碳纤维织物。(现在碳纤维工艺是20层,90条/层,共计1800条碳纤维)同时送入编织机主机入口。其中,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部分包括送经部件、张力部件以及拢纱部件,经纱由送经部件送出进入张力部件,最后由拢纱部件进入主机。由于送经部件幅宽要大于张力部件,若经纱直接由送经机构进入张力机构,碳纤维线与机构之间会发生干涉;同时,由于送经机构与张力机构距离较远,碳纤维由于自重问题会产生下垂,引起各纱层的碳纤维相互干涉,产生摩擦,导致碳纤维表面“起毛”。由于上述因素均会导致碳纤维严重磨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废品率加大,当前我国碳纤维仍依靠进口,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专利申请号:200810059322.8公开了一种紧密纺用的聚纱装置,包括支架、聚纱板,支架二侧设有一对突起,二突起与支架中心呈镜向对称,支架上设有凹槽与齿轮箱上的凸台卡合,聚纱板上部设有一对卡抓并与支架上的对应突起卡扣,聚纱板下部设有一对支脚,二支脚内设有聚纱气流导向筋,聚纱气流导向筋高度低于支脚的高度,高度差大于输送带的厚度。其优点为:聚纱装置在牵伸罗拉和握持罗拉之间,横跨输送带并有弹性地架在滑动面上,通过聚纱板上的导向筋的引导,能使进入抽吸通道前的气流对须条实施定向而有效的施压,在须条上方有效利用气流,减少负压,节约能源。聚纱装置在纺股线时还通过聚纱板上的三条气流导向筋的引导,使两根须条不易合并或缠绕,提高股线的质量。上述专利只适用于传统织机。在我国,由于碳纤维多层织物仍处于研发阶段,按照传统的织机无法实现。如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相比,纱线很轻彼此之间不会因摩擦而起毛,传统织机的普通纱线起毛也不会影响织物质量,故全部采用直接聚纱装置,同时仅仅是单层纱线聚拢。多层织物基本是采用手工编织。碳纤维织物行业亟待开发一种由送经部件进入张力部件,从而保证碳纤维平展无干涉的聚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聚纱装置,根据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需要,利用两套互成角度并垂直于碳纤维线走向的第一过纱板组件以及第二过纱板组件的协同工作,完成经纱(碳纤维线)由长幅宽的送经机构到短幅宽张力机构的过渡。克服了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部件与张力部件幅宽不同的问题,可以保证碳纤维平展无干涉的由送经部件进入张力部件。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聚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过纱板组件和第二过纱板组件,所述第一过纱板组件包括两片第一过纱板支架和若干块第一过纱板,所述两片第一过纱板支架通过角度连接支架构成开口式三角形状,所述第一过纱板固定在第一过纱板支架上,所述第一过纱板上矩阵式排列有若干个过纱圆孔;所述第二过纱板组件包括第二过纱板支架和若干块第二过纱板,所述第二过纱板固定在第二过纱板支架上,所述第二过纱板上矩阵式排列有过纱圆孔,所述第二过纱板上过纱圆孔数量为第一过纱板组件上过纱圆孔数量的总和;所述第二过纱板组件对应于第一过纱板组件三角形的开口位置设置,并与三角形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第一过纱板数量为十二块,左右第一过纱板支架各固接六块第一过纱板,左右对应的第一过纱板安装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过纱板上矩阵式排列有300个过纱圆孔,所述过纱圆孔内固接有过纱瓷环。
所述第二过纱板数量为六块,所述六块第二过纱板由高到低依次固定在第二过纱板支架上。
所述第二过纱板上矩阵式排列有300个过纱圆孔,所述过纱圆孔内固接有过纱瓷环。
所述第二过纱板支架上垂直固接有连接支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部件与张力部件幅宽不同的问题,通过聚纱装置过渡,解决了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部件与张力部件幅宽不同导致的碳纤维线与机构干涉问题,并可以对较长的自由经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因经纱下垂导致不同纱层摩擦引起的损耗。成本低,结构简单,能配合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主动送经机构工作,占地面积少,安装调试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应用在工厂进行连续化生产,而且还可以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用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过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过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2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钢轨轨肢厚度的专用量具及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