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2519.5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0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袁根如;郝茂盛;邢志刚;李振毅;陈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20 | 分类号: | H01L33/2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氮化物 生长 衬底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优点,将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其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大,正带动传统照明、显示等行业的升级换代,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正因如此,半导体照明被普遍看作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未来几年光电子领域最重要的制高点之一。发光二极管是由III-V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一般采用蓝宝石作为制备衬底,为了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会于蓝宝石衬底表面制备出周期排列的多个凸起结构,然后再制备GaN基发光外延结构。然而,具有凸起结构的蓝宝石衬底,直接进行GaN发光外延结构的沉积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晶体缺陷,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因此,现有的一种制备过程是,先于1100℃左右对具有凸起结构的蓝宝石衬底表面进行H2还原处理,然后通入反应源,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于蓝宝石衬底表面沉积一层低温GaN层,接着停止反应源的通入,并升温至1050℃左右使该层低温GaN层在蓝宝石衬底表面的平台上进行重组,形成GaN基发光外延结构的成核位置,最后开始沉积GaN基发光外延结构,完成后续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对于以上的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需要多步才能形成GaN基发光外延结构的成核位置,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蓝宝石衬底的折射率较高,为1.8左右,即使于其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对发光二极管的出光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限制。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GaN基发光二极管生长质量、并且能提高发光二极管出光率的制备方法实属必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生长质量及出光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一生长衬底,于所述生长衬底表面形成用于后续发光外延结构生长的缓冲层;
2)于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SiO2层;
3)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将所述SiO2层刻蚀出间隔排列的多个SiO2凸起,且多个SiO2凸起之间保留预设厚度的SiO2底层;
4)采用湿法腐蚀工艺腐蚀所述SiO2底层,直至露出各该SiO2凸起之间的缓冲层。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长衬底的材料为蓝宝石、SiC、Si及ZnO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50~400埃。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为采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所制备的低温AlxGa1-xN层,0≤X≤0.5,制备的温度范围为450~700℃。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为采用溅射法所制备的AlN层,所述AlN层的主要晶向为(0001)取向。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为BN材料层。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于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SiO2层,所述SiO2层的厚度为0.2~2μm。
作为本发明的用于Ⅲ-Ⅴ族氮化物生长的衬底结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SiO2凸起呈周期性间隔排列,SiO2凸起的宽度为1~4μm,间距为0.5~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25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LASH-DRAM混合存储器模块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用的铜合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