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3142.5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7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华;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2 | 分类号: | G01N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王月珍;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分析 仪样气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冷却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分析仪预处理采用湿式预处理系统时,样气中会含有一定量的饱和水,温度的变化会使水析出,预处理中就要设置换热器,通过换热器把样气中的水冷凝下来,让干燥的样气进入到分析仪中,以免样气中的水汽被带入到分析仪内部,造成对内部精密部件的冲击,使传感器的精度降低,影响到设备的正常的运行。
目前,上述设备中所需的冷却器主要是采用吸收式冷却器或电子冷却器对样气进行冷却,以去除样气中的水汽。吸收式冷却器一般都要用冷却水,但在分析仪附近一般没有冷却水管道,且要得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样气必须在换热器中停留时间长,以增加样气传送滞后时间。也有用电子冷却器,其结构简单,无需制冷剂,但需直流电源,但在防爆区域使用,需要采用隔爆型的冷却器,其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及防爆的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其包含:
筒体,是圆柱形封闭筒,筒体外壳用保温材料包置,其一侧上部设有冷气进口,另一侧下部设有排气口,顶部及底部的中间分别开设有相同大小的上样气管孔及下样气管孔;
样气管,安装在筒体中间,其顶部开设有样气输出管孔,底部开放作为冷凝水出口,并两端分别穿出上样气管孔及下样气管孔,其穿出处的外壁分别与上样气管孔及下样气管孔密封;样气管的上部在穿出于筒体外的该段一侧设有输入湿式预处理系统样气的样气入口;样气管内套设一根两端开放的干燥样气输出管,干燥样气输出管的顶端为干燥样气出口,其穿出样气输出管孔,并其穿出处的外壁与样气输出管孔密封;
涡旋管制冷器,其是以压缩空气作为能源并输出冷气的制冷器,其冷气输出口连接筒体的冷气进口,其进气口与压缩空气进口之间设有减压阀;
温度计,安装在排气口处。
所述筒体外壳的保温材料采用高碳膜制成。
所述样气管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干燥样气输出管采用不锈钢管。
所述样气管的内壁与干燥样气输出管的外壁之间从上到下用数块不锈钢挡块交叉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中能源不采用冷却水,只采用仪表压缩空气,成本低,并实现了本质上防爆的效果,其制冷效果好且制冷温度可调,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压缩空气压力来得到不同的制冷温度。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气口,样气入口,筒体及套管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样气冷却装置实例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气体分析仪样气冷却装置100包含:
筒体3,是圆柱形封闭筒,筒体外壳用保温材料包置(本实施例用高碳膜制成),其一侧上部设有冷气进口7,另一侧下部设有排气口5,其顶部及底部的中间分别开设有相同大小的上样气管孔301及下样气管孔302;
样气管6,安装在筒体3中间,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顶部开设有样气输出管孔601,底部开放作为冷凝水出口11,并两端分别穿出上样气管孔301及下样气管孔302,其穿出处的外壁分别与上样气管孔301及下样气管孔302密封;样气管6的上部在穿出于筒体3外的该段一侧设有样气入口2,湿式预处理系统过来的样气从样气入口2进入样气管6内;样气管6内套设一根两端开放的干燥样气输出管1(采用不锈钢管),干燥样气输出管1的顶端为干燥样气出口101,其穿出样气输出管孔601,干燥样气输出管1穿出处的外壁与样气输出管孔601密封,样气管6的内壁与干燥样气输出管1的外壁之间从上到下用数块不锈钢挡块10交叉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