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施加点状预加应力对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3370.2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0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安;魏刚;雷其林;刘洲超;费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24 | 分类号: | B23K26/24;B23K9/16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310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施加 点状预加 应力 大型 薄壁 金属 工件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及应力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焊接变形控制技术,特别涉及采用施加点状预加应力对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的方法,通过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施加预加应力调节焊缝应力,从而防止焊缝变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薄壁金属(高温合金、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碳钢等)构件在焊接过程容易因热输入过高及局部受热不均产生变形、扭曲以及焊缝硬化凸起,影响装配精度和性能。
目前,用于大型薄壁金属构件精密焊接的方法主要有专用工装控制变形、焊接后钳工打磨修配、焊后热处理控制变形、根据变形调整焊接顺序控制变形及激光焊接等。针对大型复杂薄壁金属构件设计专用工装可以有效控制变形,但无法实现精密化控制,焊缝整体似乎无变形,但局部的突起与凹陷无法有效调,特别是针对一些精密结构件;焊接后打磨修配工作量大,且打磨修配过程容易再次产生应力,造成焊缝区域二次硬化,降低不锈钢构件的疲劳寿命以及耐蚀性能,钳工修配亦不能有效保证修配精度,导致一些装配精度要求高的薄壁不锈钢构件的成品率降低;焊后热处理可以调节焊缝应力状态,但无法控制工件,且往往导致工件扭曲,特别是复杂薄壁工件;根据变形调节焊接顺序对需要大量堆焊的结构件(如桥梁结构件)适用,而对于厚度在1.5mm以内的薄壁工件效果并不明显;采用激光焊接虽能使变形扭曲减小,但焊缝部位因应力集中仍出现硬化凸起,影响装配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施加点状预加应力对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的方法,根据大型薄壁金属工件曲面形状随型在焊道周围施加点状预加应力,在焊接过程及焊后30min内对点状应力点均匀加热,可有效控制焊接变形,实现精密焊接,解决了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变形的问题;实现大型薄壁工件的精密化焊接,降低废品率;提高制造水平。
采用施加点状预加应力对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焊道上下两边5λhmm处从焊缝起点开始每隔15λhmm以点接触的方式预加应力,预加应力点接触面为圆形,其圆形直径D=5h,h为不锈钢工件板厚,焊道首尾4δLmm内预加应力为(0.5δL-0.3D)λN,其它所有点预加应力为0.5(δL-D)λN,其中:L为焊道长度,δ为长度因子,λ为材料因子;
L=0~100mm(不含100)时,δ=1;
L=100~1000mm(不含1000)时,δ=0.1;
L=1000~1500mm时,δ=0.01;
L超过1500mm时,进行分段焊接,δ随分段长度按上述要求确定;
钛合金λ=0.8;
不锈钢、碳钢、铁类λ=1
高温合金λ=1.2;
铝合金、镁合金λ=1.4;
步骤二:焊接,焊接速率控制到300mm/min;
步骤三:在焊接的同时对预加应力点均匀加热至50λh℃;
步骤四:焊接完成后,保持上述预加应力及预热温度30min。
上述的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时,最后完成上述焊接后还需要将激光焦点上调4~8mm,按照步骤二的参数以600mm/min的扫描速率重新对焊缝进行修整,所有焊接完成。
本发明特点在于:
一、本发明将焊接与焊缝应力调整有效结合,应用于薄壁金属工件焊接中,可根据不同曲面不同部位在焊接过程呈现的应力状态自由调节,达到调节应力的作用,在焊缝敏感区域采用点状压触地方式在焊接前对焊缝部位施加预加应力,以抵消焊接过程产生的应力,防止焊缝凸起;对点状应力点的均匀加热可保证工件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场中,避免焊接过程中的急冷急热造成的焊缝组织突变及扭曲变形,有效改善焊缝应力,控制焊接变形,提高焊缝疲劳强度。
二、本发明适用于所有常规大型平面及曲面薄壁金属工件的焊接,如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不锈钢、高温合金等。
三、本发明所提出的新型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焊接工艺可有效提高大型薄壁精密金属工件焊接成品率,提高制造效率。
四、本发明所提出的新型大型薄壁金属工件精密焊接工艺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水平,降低制造业成本,原本需要铸造及机械加工的薄壁精密构件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大大缩短制造周期,节省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为预加应力工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完整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部运动状况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