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3398.6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矶谷康次;伊贺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马达具有各种圆筒状以及圆柱状的部件。并且,这些部件通过压入、粘结或热压配合等方法相互固定。例如,定子与机壳、轴与转子等相互固定。
关于以往的马达,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30303号公报中。在日本特开2011-30303号公报的马达中,利用粘结剂固定定子铁芯与框架(0016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0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马达中,在定子以及转子之间产生周向的转矩。因此,在定子以及转子与固定于定子以及转子的其他部件之间作用有周向的力。因此,在固定这些部件时,不仅需要抑制轴向的脱落,而且需要抑制周向的旋转。
在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30303号公报的马达中,在定子铁芯与框架之间的对置面具有相互对置而形成的凹部以及与这些凹部卡合的卡合片(0015段、图1)。由此,将定子铁芯和框架配置成无法相对旋转(0016段)。
但是,在该公报的马达中,卡合片是与粘结剂配合而使用的,而不是单独实现固定。当单独使用该公报中的卡合片时,虽然抑制了周向的旋转,但无法抑制轴向的脱落。并且,在该公报的马达中,只设想了粘结的固定方法,没有设想压入或热压配合等其他固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技术:即,能够单独使用,且也能够与粘结、压入、热压配合等各种固定方法配合使用的、将马达的各部件相固定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例示的第一发明的马达具有:静止部;以及旋转部,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静止部或旋转部具有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以及固定部件。外侧部件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内侧部件位于比外侧部件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外周面。固定部件具有存在于外侧部件与内侧部件之间的固定部。固定部具有一个外侧接触部以及两个内侧接触部或者具有一个内侧接触部以及两个外侧接触部。一个外侧接触部与外侧部件接触。两个内侧接触部配置在外侧接触部的周向的两侧,且与内侧部件接触。或者,一个内侧接触部与内侧部件接触。两个外侧接触部配置在内侧接触部的周向的两侧,且与外侧部件接触。在固定部的外侧接触部与内侧接触部之间作用有径向的压缩应力。外侧接触部以及内侧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咬入在外侧部件或内侧部件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第一发明,固定部利用三个以上的接触部与外侧部件以及内侧部件接触。在固定部的外侧部件以及内侧部件之间作用有径向的压缩应力。并且,固定部的外侧接触部以及内侧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咬入在外侧部件或内侧部件中。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外侧部件与内侧部件之间的轴向以及周向的相对移动。并且,本发明的固定部件能够单独固定马达的各部件,且能够与粘结、压入、热压配合等其他固定方法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机壳、定子铁芯以及固定部件的剖切立体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部件的局部仰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机壳、定子铁芯以及固定部件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机壳、定子铁芯以及固定部件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9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10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11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2 静止部;
3 旋转部;
5、5A 固定部件;
9 中心轴线;
21 机壳;
21A、21B、21C、21D 外侧部件;
22 盖部;
23 定子;
31 轴;
32 转子;
41 定子铁芯;
41A、41B、41C、41D 内侧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