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芽孢杆菌除藻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4954.1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绍星红;洪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浩泰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芽孢 杆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藻剂,具体涉及一种芽孢杆菌除藻剂,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水华由藻类如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引起,其中蓝藻常常是富营养化湖泊的优势种。近年来在我国,水华频繁发生,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水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生态多样性减少甚至丧失,水体景观价值和服务功能降低,饮用水受到威胁,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能损害肝脏,促进肝癌发生,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目前我国很多淡水水体呈现严峻的富营养化态势,水华的频发严重影响了水体水质,对于源水会大大增加饮用水处理的难度,同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水华治理的物理方法是利用某些设备、器材在水体中设置特定的安全隔离区,分离水华水体中的水华藻类或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除藻的方法,如直接过滤、气浮除藻、围隔栅栏、超声波法、光隔离法等,这些方法不引进二次污染,但其投入的成本较高且不适于大面积操作。水华治理的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产品或者矿物质来抑制、杀死或去除水华生物的方法。化学方法是目前采用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直接灭杀法、絮凝剂沉淀法和天然矿物絮凝法。化学法具有相对简单,能够大面积操作等优点,但多数除藻剂除藻效果不彻底,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成本较高。由于物理与化学除藻方法存在水处理成本较高、容易产生有毒副产物导致水体二次污染等原因而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近年来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控藻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菌溶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控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细菌的溶藻方式主要分为两类:①直接溶藻,即细菌与藻细胞直接接触,甚至侵入藻细胞内从而溶藻;②间接溶藻,即细菌通过分泌某种代谢产物溶解藻类或通过营养竞争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其中,通过胞外分泌物溶藻的方式较为多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物理和化学办法控制水华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来源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除藻剂消除蓝藻水华的方法,该技术不但能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对环境不构成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将稻草秸秆和石灰石粉碎为粒度40目,加入水中;
(2)向(1)加入芽孢杆菌、黄胶原、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制备的除藻剂除藻活性高且稳定,在天然水体pH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制备过程简便,产品使用安全,对环境无危害,可用于各类淡水水体去除有害蓝藻使用,包括湖泊、水库、景观池塘、农业养殖水等,属于环保型除藻剂。
(2)稻草秸秆来源广、价廉、对环境安全无毒;而碳酸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且无毒、无臭、无味、分散性好;聚乙烯醇是一种白色、无毒、用途相当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造膜性,本发明能够使悬浮于水面的油以及死细胞甚至死亡藻细胞释放的毒素、产生的异味等一起吸附沉淀。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水体清澈,作用时间持久,特别适用于频繁暴发的蓝藻水华预防与治理。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其制备方式是:将稻草秸秆和石灰石粉碎为粒度40目,加入水中;向上一步骤中加入芽孢杆菌、黄胶原、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能够使悬浮于水面的油以及死细胞甚至死亡藻细胞释放的毒素、产生的异味等一起吸附沉淀。
实施例2:
制备方式同上。
制备过程简便,产品使用安全,对环境无危害,可用于各类淡水水体去除有害蓝藻使用。
实施例3:
制备方式同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水体清澈,作用时间持久,特别适用于频繁暴发的蓝藻水华预防与治理。
稻草秸秆来源广、价廉、对环境安全无毒;而碳酸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且无毒、无臭、无味、分散性好;聚乙烯醇是一种白色、无毒、用途相当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造膜性,可用于各类淡水水体去除有害蓝藻使用,包括湖泊、水库、景观池塘、农业养殖水等,属于环保型除藻剂。
应当指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例证,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浩泰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浩泰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4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