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6515.4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谭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14;A23K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罗娟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海 梭子蟹 幼体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海梭子蟹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远海梭子蟹是重要的经济甲壳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供出口创汇。以往的商品蟹绝大多数依靠自然海区捕捞,人工养殖的极少。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由于病害严重而出现滑坡局面。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更加注意开展新的养殖对象。远海梭子蟹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等特点,且可在围垦池塘内进行单养或混养,是一种颇具发展前途的海水养殖新种类。因此,开展远海梭子接种苗试验研究,为养殖上提供所需种苗,对于发展我国海水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锯缘青蟹育苗、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广西、海南已开展大面积养殖。但从已有的报道中和我们的育苗生产实践发现,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远比锯缘青蟹容易。远海梭子蟹对环境的要求不太苛刻,适应性相当强,只要属于暖水性海区,进行人工养殖是可行的.即使是中国的较北海域,进行远海梭子蟹的育肥也是有可能的.随着这种蟹的产量减少,价格上扬,渔民养殖这种蟹也是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在未解决这种蟹的人工育苗之前,渔民进行野外捞苗养殖及育肥养殖均是可行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的。
在远海梭子蟹的养殖过程中,幼体的养殖是关键的一步,需要研究一种提高远海梭子蟹的成活率高的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远海梭子蟹幼体的成活率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幼体投放到培育池内,投放密度为5×104个/m3;
(2)培养幼体阶段:将幼体向稚蟹发育的阶段分为Z1期、Z2期、Z3期、Z4期和M期,Z1-Z5期对应于蚤状幼体,M期对应于大眼幼体,其中,
Z1期投放饵料单胞藻和轮虫,培养池水体内单胞藻的投放量为15×104个/ml,轮虫的投放量为5-8个/ml,
Z2期投放饵料单胞藻和轮虫,培养池水体内单胞藻的投放量为10×104个/ml,轮虫的投放量为10-15个/ml,
Z3期投放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单胞藻,轮虫的投放量为15-20个/ml,卤虫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20个/ml,单胞藻的投放量为10×104个/ml,
Z4期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轮虫和单胞藻,培养池水体内的卤虫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30个/ml,轮虫的投放量为15-20个/ml,单胞藻的投放量为15×104个/ml,
Z5期中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培养池水体内的卤虫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50个/ml,
M期投放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贝肉糜,鱼虾贝肉糜被制成1-2毫米的颗粒投放,培养池水体内的卤虫无节幼体的投放量为60个/ml,鱼虾贝肉糜为幼体总重量的2倍。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中,在所述培养幼体阶段,还更换培养池内的水,具体方式为:在Z1期每天向培养池内加水10-20cm3/d,在Z2期每天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为20-30%的水,在Z3-Z5期每天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为40-60%的水,在M期每天更换培养池的水体体积为80-100%的水。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中,在所述培养幼体阶段,还向培养池的水体内充气,使水体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其中Z1期微量充气,使水体呈微波状,Z2-Z5期增加充气量,使水体呈翻腾状,Z4-M期强充气,使水体呈沸腾状。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海梭子蟹幼体的培养方法中,在所述培养幼体阶段,控制培养池的水体温度为25-28℃,pH值为8.0-8.3,氨氮量小于0.03mg/L,盐度为早期28-33‰,Z5期开始向培养池内加淡水,日降幅不超过2‰,到M期时盐度控制在2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海市振发海洋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6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