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油干式冷凝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6728.7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宁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C11B3/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油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产品,广泛适用于食用油脂工程精炼工序食用油脱臭、脱酸过程中蒸汽喷射泵的真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种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食用油脂精炼工序中食用油脱臭、脱酸工艺利用油脂中臭味物质与甘油三脂肪酸酯挥发度的差异,在高温和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气脱除臭味物质的过程。为了产生高真空条件,一般油脂加工企业采用蒸汽喷射真空泵;蒸汽喷射真空泵工作时需要大量的蒸汽,真空泵从脱臭塔抽出的也是高温气体;故大量的热量使蒸汽喷射真空泵的工作环境越来越高。空气的体积因温度升高而增加,高真空环境受到影响;故需要降低环境温度,使蒸汽喷射真空泵达到产生高真空条件的效果。一般冷凝器很难达到快速将热量带走,而致使设备降温;同时由于蒸汽里含有脂肪酸,抽真空的蒸汽转化成水形成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项目所涉及的产品,食用油干式冷凝器设置在食用油精炼工程的真空系统中,通过真空泵将水蒸气和少量气态脂肪抽到干式冷凝器内。通过冷冻机提供的冷媒液带走水蒸气和脂肪酸中的热量,使水蒸气和气态脂肪酸转化成液体,然后分离后回收脂肪酸。
食用油干式冷凝器,包括混合气进管、上封头、筒体、冷却盘管、一号淌水板、二号淌水板、不凝气体出管、下封头、出液管、支腿。设备通过支腿垂直的设置在系统中,支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下封头连接;下封头的上方与筒体连接,下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处设有不凝气体出管。筒体内部设有冷却盘管,根据冷却盘管的倾斜角度不同,在冷却盘管上设有相互交叉倾斜的淌液板,淌液板焊接在筒体内部并与冷却盘管接触;筒体内部焊接淌液板后,使筒体内形成交错往复的气流通道。筒体的上方设有上封头,上封头上设有混合气体进管。当混合气体从混合气进管进入筒体内部,从上向下运行;当从最上一块淌液板经过时,由于冷却盘管内充满循环低温的冷媒液;冷却盘管与淌液板接触,使淌液板温度降低,混合气体接触到淌液板进行热交换;可凝性气体转变为液体,经淌液板一级级的流;最后经出液管排出。不凝气体经过设有相互交叉倾斜的淌液板形成交错往复的气流通道,最后经不凝气体出管排出。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高温气体经过冷却后,体积大大的缩小;体积大幅度下降后输送给真空泵;减少真空的负荷从而达到好的真空环境的效果。同时经排液管输出后,进行脂肪酸分离回收,水进行循环使用,不会产生废水;改善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食用油干式冷凝器结构原理图。
如图1所示:支腿1、 不凝气体出管2、 筒体3、 一号淌水板4、二号淌水板5、 上封头6、 混合气进管7、 冷却盘管出管8、冷却盘管9、 冷却盘管进管10、 下封头11、 出液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项目所涉及的产品,如图1所示,食用油干式冷凝器,通过支腿1垂直的设置在系统中,支腿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下封头11连接;下封头11的上方与筒体3连接、下方设有出液管12。下封头11与筒体3的连接处设有不凝气体出管2,筒体3内部设有冷却盘管9,冷却盘管上设有的冷却盘管出管8、冷却盘管进管10;冷却盘管出管8、冷却盘管进管10设置在筒体3外部的同侧。在冷却盘管9上设有相互交叉倾斜的一号淌水板4、二号淌水板5,一号淌水板4、二号淌水板5焊接在筒体3内壁上并与冷却盘管9接触;使筒体3内形成交错往复的气流通道。筒体3的上方设有上封头6,上封头6上设有混合气体进管7。当含有气态脂肪酸的混合气体从混合气进管7进入筒体3内部,从上向下运行;从最上一块二号淌水板5,由于冷却盘管9内充满循环低温的冷媒液,混合气与淌液板接触,使淌液板温度降低,混合气体接触到淌液板进行热交换;可凝性气体转变为液体,流到下一块一号淌水板4上。然后经淌液板一级级的向下流,最后经出液管12排出;然后进行脂肪酸进行回收。不凝气体经过设有相互交叉倾斜的淌液板,形成交错往复的气流通道经不凝气体出管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宁;,未经李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6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